看到街上许多店都开门了,就不自觉的想起了瑞丰烤鸭,早上在家里提了一嘴,不知道烤鸭店开门了没。母亲中午回来,说那家店还关着,只能给我买来卤鸭货解解馋。我一愣,突然想起早晨那句没有回应的提问,顿时感到一阵温暖。我妈总能看出我的每一个心思,这说明我爹还是挺有眼光的,找了一个这么细心体贴的妻子。想写点东西倒不是为了夸我爸妈,毕竟他们看不到,这也没几个人认识他们。
那一愣,是有重要原因的,就是惊讶于那家烤鸭店店主,太能沉的住气了。别家的食品店都希望在这刚松口的节骨眼上趁老顾客都快馋疯的劲头狠狠捞上一笔,他倒不怕他家的老顾客被别家店掳去,这样想也不定是对的,因为我就没有叛变,几个卤鸭货没能打发的了我,看来望梅止渴的也要挑笨的骗才管用。
没能吃到烤鸭还是要从新冠病毒说起,我相信现在西方一些国家的小朋友也会有跟我一样的苦恼。
西方国家刚开始出现新冠肺炎病例时,华侨们都知道戴口罩,有不少老外觉得这是有病,表示不愿意与我们同流合污,还要给中国人瞧瞧什么是资本主义制度孕育的强健体魄。 不过这些人后来应该都带上了点东西,要不是口罩就应该是呼吸机。我当时对不确定性规避这个词大有感触。不仅仅是中国,而是受儒家文化影响的国家应该都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规避。比如日本、韩国,在疫情出现后,政府都比较果断的采取了措施。相比之下,有些西方国家的表现就显得有些滑稽和令人费解了。有的政府鼓励病毒去感染国民,然后产生抗体,这属于对自身免疫系统过度自信型;有的政府觉得这是流感,熬一熬都能扛过去,这就属于无知型;还有的政府觉得这是大自然在优胜劣汰,是在上演现实版灭霸,那这就属于漫威看多型。而且国外大多数人的消费观念是挣了花没了再挣,要停工隔离就是想让老外体验红军吃树皮,没受过欺负的哪能吃的了这种苦。反正不管现实怎样奇葩,总结为一句话就是:低不确定性规避。
不是什么学术论文,解释起来就按着我自己的话来了。所谓不确定性规避,就是对不确定的事物的接受程度。中国自古以来就提倡允执厥中,中和之道,传统点的中国人真的是一点也不能接受意外,怎么说呢...举个例子,假如小红被邀请两个星期之后出去散步,就算她乐意去估计也要说到时候视情况而定。不过这里不包括刚尝到恋爱甜头的小情侣,一般遇到这种情况他们都会满口答应下来,毕竟约会机会是靠双方共同创造的。当然不止于这一点,企事业单位、公务员在中国大受欢迎;上级对下级的严格管控以及下级对上级的高执行力;更多家庭更喜欢将钱拿来买房和存款,而不喜欢风投等等,都是高不确定性规避的表现。
那么低不确定性规避呢。许多外国人喜欢玩极限运动,例如无保护徒手攀岩、跑酷、速降;发了工资没有存款习惯,而倾向于过度消费;企业招聘大都是定期合同,很少有终身任职等等。有一部分人愿意把这种生活方式看作是随性,自由的象征,甚至奉为圭臬。但是在遇到风险时,家境不那么殷实的人就显得有些捉襟见肘了。如果大家都觉得自己家境挺殷实,或者属于高不确定性规避的类型,那我就不怕啰嗦再举一个例子。做生意就可以看作是一种低不确定性规避行为,具有较大风险。一家企业只有将期货流动起来,才能获得源源不断的资金,再进货,再流通然后不断循环,并从中获得利润。此次疫情,使得大部分期货不能流通,导致企业的资金链断链,产生了极大的危险。恒大7.5折售楼就是一个典型的案例。由此大家应该可以就看出低不确定性规避的利害关系。
但是这跟烤鸭有啥关系呢?算是一个转折点吧,从国内外比较到由烤鸭和卤鸭引发的比较研究...中国人虽然喜欢高不确定性规避,但是在高不确定性规避里也应该分个三六九等。就如那家卤鸭货店的老板,应该没有那家烤鸭店老板的不确定性规避高,自然也就没有烤鸭店老板安全。但这也不能说明什么,万一卤鸭货店老板没有烤鸭店老板有钱呢?那么营业也许就变成了迫不得已。看来凡事都是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啊。这么看来我写着写着还整出来了点哲学的东西。但其实这些都是铺垫。我最想说的是下面的话。
记得年初上,谣言闹得最凶,场面极度混乱,人心惶惶不可终日。我确实担心了那么一两天,当然现在看来我是跟着瞎操心。当时的我变着花样反复问我爸妈一个问题,总结成要点就是:这个病毒不会找到我头上吧。每次我爸妈总是以白眼回应。有一次我妈被问的不耐烦了就说不会,我仿佛看到了曙光,接着把为什么问了过去,“因为咱家就是不会有。”听那生硬的语气我识趣的把一句“为什么不会有”憋住了,以致我在今天之前一直把这个回答称为玄学。
我得出了三个小结论。
第一个就是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儒家文化博大精深。
第二个就是知晓了为什么回答问题总要从what和why的角度入手——这是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
第三个结论,才是我想写点东西的真正目的,那就是我妈的回答应该不属于玄学范畴,只是她不知道怎么通过语言将高不确定性规避这个词形容出来。面对这样的一场灾难,大多数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些恐慌,但还有一少部分人,他们能够做到淡定自如。这一小部分人分为两种,其中一种是不知道天高地厚,自不量力的人;另一种则是选择相信自己,相信科学的人,他们相信自己的高不确定性规避能够为自己带来充分的保护,也相信科学的防护能将病毒敝之体外。
当然,中国不乏有的人虽然具备了这类良好品质,却难免会有恐慌,就好比为了一件事而努力却不知道是否会能取得成功。毕竟这些东西是不能够完全量化的,病毒也不是可视的。
不过,我还是选择相信我妈的玄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