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明天的自己更优秀
当今世界上,聪明的人有,但是,少。一般来讲,我们都不是那个聪明的人。(至少我不是)可是,有一点可以肯定,我们绝对不会是一个不聪明的人,至少和旁人是一样聪明的。当一样聪明的人同时干一件事情时,谁拥有的资料多,干这件事件的效果就会让别人觉得,你比较聪明。
比如,有这么一个人,在网络还不是很发达的时代,就上网,付费找资料,模仿全国名师的上课视频。上出来的课,总是让人眼前一亮,很有新意,让人觉得这个人很聪明,很厉害。就这样慢慢的、一步步脱颖而出,发展成当地的学科带头人。
回忆自己的教学经历,也有过为了一节公开课,苦事冥想一晚上,确也能想到一些奇思妙想,(分数的初步认识,拍手表示结果2、1、一半),后来发现,网络上早就有名师在用啦。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我们可以看的更远,走的更顺。现在的我们,一般来讲,总是在接受一件事就或者一个任务后,比如(上一节公开课),在这段时间里,我们会努力的去寻找各种资源,并能转化为自己的能力,认真打磨,备课,上出来的课,效果往往挺好。可是,遗憾的是,过了这个阶段,或者说任务完成啦,就不再用心了,心里对自己说:歇一下吧!说是歇一下,其实 ,就是完全放弃啦,我们为何要歇一下呢?为何不能做到持之以恒,把这种生活常态化呢?我们有幸生活在科技高度发达的当下,网上的资源很多很多,关键是我们能否常态化的去学习,去转化。当转化的东西多了,也许就能提高我们的能力,慢慢的形成自己的风格。
当有人(比如,领导或者是周围的不想干这件事的同事)觉得你的能力提高了。一般来说,就会给你更高的平台和更多的机会,你就能获得更多的资源。更多的资源就能让变得比昨天更聪明。试想一下,一天天变得聪明的你,量变中的你会发现,自己说出来的话和写出来的文稿,也许有那么一点点的道理,也许能对别人产生一点点的启迪;也许某天,你就发生质变了。你或者别人会惊讶的发现,在这一个领域,你确实很聪明。现阶段,我不聪明,也不优秀,但我很充实。切记:
一、20岁的贪玩,造就了30岁的无奈,30岁的无奈成就了40岁的无为,40岁的无为奠定了50岁的失败,50岁的失败酿造了一辈子的碌碌无为……
二、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行万里路不如阅人无数;阅人无数不如名师指路;名师指路不如个人感悟;个人感悟不如读万卷书……
以上两点思考谨与看到此篇文稿的你共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