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探索者致敬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教学设计
“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学习任务群旨在引导学生在语文实践活动中,通过整体感知、联想想象,感受文学语言和形象的独特魅力,获得个性化的审美体验;了解文学作品的基本特点,欣赏和评价语言文字作品,提高审美品位;观察、感受自然与社会,表达自己独特的体验与思考,尝试创作文学作品。七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伟大的悲剧》《太空一日》《带上她的眼睛》三篇课文,两篇是传记,一篇是科幻小说,可以作为设计任务群教学的核心内容。
[if !supportLists]一、[endif]提炼主题,拟定学习目标
三篇课文,《伟大的悲剧》写了斯科特等人从南极绝望而归到致悲壮覆灭的过程,他们为探险事业而牺牲的精神令人唏嘘;《太空一日》真实再现我国航天员首飞太空的经历,航天员智个人安危与度外的英雄气概,以及严谨的工作作风,令人敬仰;《带上她的眼睛》中,地层飞船在航行中失事下沉到地心,船上存活的年轻女领航员只能在封闭的地心度过余生,令人震撼。三篇课文,从南极到太空再到地心,展现了人类对未知世界孜孜探索的精神。因此,可以提炼人文主题:探索者。
将三元语文要素与人文主题结合,单元目标可拟定为:浏览与细读文本相结合,感受、体会人物的探索精神,并能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体会作者是怎样表达人物精神的,借鉴写作手法,进行创意表达。根据文本特点,融合学习目标,以“文学的姿态”学习三篇课文,以“探索者”为人文主题,以“表达对探索精神的感悟”为主任务,提炼出“向探索者致敬”这一情境主题。
二、设计任务,从阅读到表达
本任务群教学用“记下震撼心灵的一刻”“触摸探索者的精神世界”“我为探索者画像”三个子任务支撑“向探索者致敬”的情境主题。每个人物都是“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的共同体,为学生提供阅读、体验、交流、分享的空间。本单元任务框架图如下:
七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任务框架图
任务课时学习内容学生活动
记下震撼心灵的一刻2整体感知三篇课文浏览与细读相结合,划出震撼心灵的时刻,并思考、交流:为什么选择这一刻。
触摸探索者的精神世界6整合阅读三篇课文赏析句段,体会写法。(重点学习《伟大的悲剧》的写作手法)
我为探索者画像41.说说我所知道的探索者
2.写一个探索者的故事
1.学生复述自己从书上、影视作品中读到的探索者的故事。
2.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展开想象,写一个探索者的故事。
[if !supportLists](一)[endif]记下震撼心灵的一刻,感受探索精神
三个任务群诗有梯度的,由表及里。任务一要求学生通读三篇课文后,在文中勾画出震撼心灵的时刻,并思考、表达“为什么”。这一任务能让学生迅速进入文本,初步感受语言文字与人物精神的魅力。
如《伟大的悲剧》学生选择“斯科特接受了这个任务,他要忠实地履行这一最冷酷无情的职责:在世界面前为另一个人完成的业绩作证,而这一事业正是他自己所热烈追求的。”这一时刻,理由是,斯科特他们历尽千辛万苦,走过千山万水,最终却还是迟了一步,这真是撕心裂肺的痛苦。别人得到的,正是自己梦寐以求的,却还要为别人作证,还要带着证据踏上漫漫归途,这是三倍的痛苦。可他默默接受了。他的隐忍、诚信令人震撼。
还有学生选择威尔逊博士拖着16公斤的珍贵岩石样品、奥茨在暴风雪之夜离开营地等;《太空一日》学生勾画的有“产生共振”“出现裂纹”等时刻,《带上她的眼睛》学生勾画出的有“我又听到了她的声音:‘我怕封闭’”“飞船已下沉到6300公里深处,那里是地球最深处,她是第一个到达地心的人”等。
在分享表达环节,学生通过真情的朗读,或是生动的讲述,再加上真实的感受,展现了对作品的个性化阅读感受;通过互相交流,也获得了不同的阅读体验。
[if !supportLists](二)[endif]触摸探索者的精神世界,理解探索精神
文学阅读要对作品的谋篇布局、遣词造句等作出价值判断,让学生在交流分享等言语实践中提高对作品的鉴赏能力。任务二之下设置两个小任务:
[if !supportLists]1. [endif]群文阅读:遭遇“意外”,更显探索者本色
三篇课文的内容可以建立一个议题:遭遇“意外”,更显探索者本色。引导学生围绕这个议题,研读文本,揣摩词句,探寻探索者们的精神世界。群文阅读的逻辑框架如下:
(插入图表)
⑴梳理探究
在《伟大的悲剧》中围绕“意外”整合以下相关信息,并串联出英雄的真实情感变化之线。
①面对角逐的失败:行为——流泪、为对手作证;情感——痛苦烦恼、伤心、怏怏不乐、害怕回家;②面对归途时暴风雪、严寒:行为——坚持行走、拖着岩石样品;情感——忧心忡忡、闪现信心的火焰;
③面对物资匮乏:行为——埃文精神失常死去,冰冷的黑夜他们胆怯地睁着眼睛不能入睡,白天奥茨用冻掉了脚趾的脚板行走,奥茨走向暴风雪坦然赴死;情感——痛苦失望、惊慌、强制镇静,绝望、敬畏之情;
④面对身体极度羸弱、暴风雪异常凶猛、燃料告罄、零下40度低温:行为——不再行走,骄傲爬进睡袋等死,没有哀叹,给所有人留下话,坚持写最后一篇日记;情感——希望破灭。
学生思考探究:文中写斯科特一行面对恶劣环境的痛苦和绝望是否会影响英雄形象?作者详细记述环境的恶劣以及英雄的生死挣扎,这与写英雄的精神有何关系?
而《太空一日》,以“意外”为线索,整合写英雄心理感受和行为的语句:
①面对身体共振意外:共振以曲线形式变化着,痛苦的感觉越来越强烈,五脏六腑似乎都要碎了。我几乎难以承受,觉得自己快不行了。
共振持续26秒后,慢慢减轻。我从极度难受的状态解脱出来,一切不适都不见了,感到一种从未有过的轻松和舒服,如释千斤重负,如同一次重生,我甚至觉得这个过程很耐人寻味。但在痛苦的极点,就在刚才短短一刹那,我真的以为自己要牺牲了。
……
思考探究:从这些“意外”中看杨利伟怎样的能力素养和人格素养?
《带上她的眼睛》中,意外发生后,主要通过人物语言触摸到宇航员小姑娘的精神世界。引导学生聚焦小姑娘的语言,将其整合。引导学生从这些语言里读女孩对地球表面生活的感情,读女孩对所处环境的感受,读女孩对工作的态度。
⑵整合思考
再将以上梳理思考探究的内容进行整合,探寻探索者的精神内涵。探究问题:三篇文章中探索者的精神内涵有何共性?
教师的预设:①都展示出探索者的心理调节能力。作者都以细腻的笔触展示了探索者们面对意外时险境真实的情感与理性的思考。读者在感受到英雄们心理调节过程的同时,展示了探索者们具有常人真实的情感且又有高于常人的思想站位。
②都蕴含着探索者的科学探究精神。《伟大的悲剧》中威尔逊博士,在生死只有寸步之遥的时候还在继续着自己的科学观察;斯科特在极端环境里还依然坚持以日记的方式记录探险情况。《太空一日》中杨利伟看到飞船外有飞絮飘过尽力观察研究。《带上她的眼睛》中小姑娘在生命处于孤独的封闭中还依然坚持按照计划做好探究工作。他们即使是处于生死关头,还在坚持探索研究,为后来人留下宝贵的经验。
③都彰显了探险者的人文情怀。无论是南极探险英雄斯科特一行,还是航天英雄杨利伟,抑或是小姑娘,他们在探险的过程中都自觉肩负人类生存发展的使命,他们在险境中依然心系国家和人民,依然忠诚于未尽的事业。
⑶得出结论。在整合思考的基础上得出结论:探索者=英雄。
在这个过程中,能有效地将学生的学习组织起来,让学习真实发生:学生的学习从文字的理解到审美的理解,再到生命的理解。
[if !supportLists]2. [endif]单篇探究:真实与想象二重奏,奏出探索者的赞歌
单篇探究的核心内容是《伟大的悲剧》,目的是分析写作方法,揣摩作者的“怎么说”,即怎样写出人物的伟大精神,为后面写探索者的故事作准备。《伟大的悲剧》是作者根据斯科特探险队遗留下来的底片、电影胶卷、日记、遗书等创作的,并非亲身经历、亲眼目睹,作者发挥他的超凡想象力,写成了这一篇出色的传记。单篇探究的重点就以“在真实事件、真实物证的基础上展开联想,通过想象刻画人物心理、性格”为抓手,重点品味作者是怎样展开想象的,从而;
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本文的写作手法。
以下是课堂教学片段:
阅读对比日记与课文关于奥茨之死的内容
斯科特的日记:外面还刮着暴风雪。他说:“我只是到外面去一下,可能多呆些时间。”他出去了,进入了茫茫暴风雪中,我们从此再未见到他。
课文:清早起来,他们朝外一看,外面是狂吼怒号的暴风雪。
奥茨突然站起身来,对朋友们说:“我要到外边去走走……” 其余的人不禁战栗起来。谁都知道,在这种天气下到外面去走一圈意味着什么。但是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
要求学生圈点勾画:作者在斯科特日记的基础之上通过想象添加了哪些文字?
师:想象队友“不敢说”“不敢握别”的心理,是为了什么?
生:队友们害怕。
师:害怕什么?
生:害怕他们阻拦不住。
师:对,奥茨从容赴死的心意已决,他为什么要主动拥抱死亡?
生:为了减轻团队们的负担。
师:队友们是否明白他的心意?
生:明白。所以,他们知道无论如何拦不住。
师:“不敢”是否等于“不想“?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没有一个人敢伸出手去向他握别,这两个”不敢“其实蕴含着队友们对奥茨的举动怎样的态度?
生:尊敬?敬畏?因为奥茨是英雄!
师:对!谁也不敢说一句阻拦他的话,也不敢握手道别,意味着想阻拦却明白奥茨的举动包含着他面对死亡时的骄傲和英勇。对于这种骄傲和英勇。队友的感受只有敬畏。所以,作者通过猜测、想象添加这处心理描写,既精准地刻画了队友们的心理,又侧面烘托奥茨的形象。
师:为什么要想象“狂吼怒号” ?
讨论明确:环境描写渲染环境的恶劣程度,突出表现人性的坚韧不拔。
小结:所以说,这两处文字一处心理描写,一处环境描写,作者的写作目的,都是为了表现人物形象。这是传记写作获得的一手材料有限时,作家选择的一种方法。
屏显:“传记作家在写作时,往往不得不以想象的火炬照亮黑暗的领域。”
传记在再现人物经历的过程中,可通过合理的想象,扩充描写,刻画人物的鲜明形象和生动个性。
多种文学艺术手法:心理描写、环境描写、动作神态描写……
师:所谓的合理想象,是指主要人物和情节,不允许虚构。运用想象或夸张所作的艺术加工,必须符合人物性格。想象部分的好与坏,基本决定了一部传记文学作品水平的高与低。茨威格被誉为 “传记文学之王”,这意味着他对历史材料进行添加和发挥的水平是特别高超的!我们再来赏析其余的想象部分的内容。
赏析举例:挪威国旗耀武扬威、洋洋得意地在这被人类冲破的堡垒上猎猎作响。它的占领者还在这里留下一封信,等待着这个不相识的第二名的到来。
师:这两句运用了哪种表达方式?
生:描写。
师:哪一种描写?
生:心理描写。
师:谁的心理?旗子能有心理么?
生:拟人手法。
师:是谁感觉那国旗在耀武扬威在洋洋得意?
生:斯科特和他的队友们。
师:斯科特为什么会感觉挪威国旗耀武扬威?为什么会听到旗子的声音猎猎作响?
讨论明确:一个失败者站在成功者的成绩面前,极度的失落,甚至有点嫉妒的情绪,就会让他感觉连不会说话的旗子都在向他炫耀,声音也格外的刺耳。有句话叫做“以我观物,物皆著我之色彩”。所以,这两处描写不是为了表现旗子,也不是为了表现挪威人的趾高气昂,而是为了表现斯科特他们的失落、难过,
师:那么老师来一个追问——作者为何要表现主人公的失落、难过?
生:在浓重的失落、甚至有些嫉妒的情绪中,还能答应作证,更显示出了他的科学家的绅士风度和诚实的品质。
师:所以这样的描写最终目的是——
生:突出主人公形象,突出主题。
师:没有相应的描写,我们也能理解人物的精神;但是加上这种描写,我们读起来会对人物精神有更深切的感受,这个故事才更有感染力,也就是更生动。如果我们要动手写传记,如果老师提供了传主的一些图片和文字资料,大家要怎样才能写出一篇生动、有感染力的传记?
生作总结。
(三)我为探索者画像,表达探索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