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朋友,总喜欢步我后尘,我把《活着》看完了,他也去整了一本。但无奈我看进去了,他并没有,只是浮在表面上,然后还看似追根溯源的去挖掘更深层次的东西,但其实只是惺惺作态罢了。所以看是看了,然而并没有什么卵用。然后我买了一本《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翻了几页,就没有看了,这个家伙也买了一本,看完了,貌似还是没什么卵用。但他买的书我却一本都不会去看。然后我最近看《平凡的世界》这个小伙伴,他又买了一本,不知道这次又会怎么样。
虽然你说的没错,看书不一定要有用,但如果只是为了纯粹的消磨时间,那其实比浪费时间本身更无趣。如果实在想消磨时间你还是去打游戏吧。
每次看完一本书,我很少会去写读后感什么的,因为我觉得,很多感想只能意会不能言传,如果非得把它写出来,那么它的意义是会变质的。而那个伙计,总能整个读后感出来,但好像还是没有什么用。
阅读与阅读不同,我是在用心阅读,而他用的是脑子,我是采其大意而观之,但总能发现深层次的东西,他是字字斟酌,思考的深层次的东西,往往是无关紧要的。以至于在看完过后一段时间,我就会把故事忘了,只记得那故事要阐明的道理,而他是记得故事,然后雕章琢句发表一声感慨。实际上也并未真正看懂。
再来说说写作,我的文笔确实low,用班主任的话来说,也就个小学毕业的水平,我并不否认这个。但自认为我我有一点儿好处,我的抒情和议论,是很不错的。因此我写得都是些朴实中发人深省,引人深思的东西。而且并没有什么违和感。因此别人也比较
容易接受。
而那位朋友,他的文笔确实很好,但包括他自己都觉得那是些太过浮华而虚无缥缈的东西。别人很难接受的,只会觉得这个人华而不实。因此所发的感慨呢,在一般人看来,也觉得是些泛泛而谈的东西。所以很少有人在意。
因此啊,我觉得你应该去选择你喜欢流派的经典来读,这样才能更有利于你自身的发展,而不是像我一样走现实主义。一个人想改变阅读的流派很简单,但想改变自己写作的风格却很难,就像我从不读你看过的书,是因为我觉得我无论如何都学不来,所以干脆放弃好了。
虽然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但或许哪天你真的变得和我一样,那倒也是件令人庆幸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