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的播客都收录在往期回顾里边, 可以直接看往期回顾看体验会更好~
✨往期播客笔记回顾
全文字数:3444 | 阅读时间:10 分钟
1.「计算思维:分解复杂问题,优化生活决策」
诸葛越老师本科就读于清华计算机系人工智能专业,后赴斯坦福读博。
计算思维的核心是分解复杂问题,逐步拆解至可解决的小问题,再整合优化。这种思维不仅适用于技术领域,也适用于生活、管理、项目推进等方方面面。
人生是一场“优化问题”: 人生是时间与资源的分配问题,需在职业、家庭、自我成长等多目标中寻求加权平均后的最优解。
2.「个人喜好」
与智力上的愉悦和更优秀的人交流。世俗成功从来不是做事情的目的和动力。喜欢新鲜的东西, 不安于现状, 乐于迎接挑战。 是一个走一步看三步的人, 提前布局, 主动出击, 丰富自己。
诸葛越老师的职业路径:研究员→ 程序员 → 产品经理 → 项目经理 → 设计团队管理 → 总经理 → 创业 → 投资人。
建议:
提前布局,观察上级所需能力并主动学习。
不怕跳槽,乐于接受新挑战。
跨界经历能带来更全面的视角和能力。
3.「AI时代:工具 vs 替代」
AI不是替代人类,而是增强人类能力的工具。
举例:游戏原画师中,善用AI辅助的画家效率提升10倍,而拒绝学习的人被淘汰。
诸葛越老师新书插图由AI生成举例,利用工具能弥补个人能力的短板。
建议: 保持好奇心和终身学习是应对技术变革的关键。
4.「高潜力人群」
高潜力人才的标准是在你过往的领域,你有一定的成果,你能提炼出方法论。然后同时你又是一个自驱力很强,爱学习、爱总结、爱输出的人。世界变化非常快,我们进一个公司要做的事情和我们一年以后要做的可能是完全不一样,公司老板/任何人都没有办法预测未来是怎么回事的。
5.「见识」
见识是成年人结交朋友的衡量标准。
当一个浪潮来临的时候,人就不得不被分成两部分。但你可以自己选择是乘风破浪的还是被浪花拍死在沙滩上。如果你拥抱它,迎接它,它可能能够帮助你变得三头六臂,武装你的武器。
6.「好奇心」
人家问爱因斯坦说你怎么这么聪明?他说: 其实我没有那么聪明,我只是对所有的事情都好奇。保持好奇心, 不断扩大自己的视野/见识,因为这个世界很大,这个世界不光是我们眼前的这件事情。
7.「反思Think reflect/复盘」
从第一线做到一个比较大的leader的过程,是一个反思的过程。
对一件事情进行反思/复盘做得好的方面和不好的方面, 对不好的方面做优化, 避免后续重复。了解我的领导在干什么?如果是我要坐到他的位置需要一些什么技能,我要怎么样培养?
内部: 利用自己现有的团队对开放式问题的圆桌会议去讨论和分享感悟和方法。
外部: 听 HBR播客,去丰富自己的管理的知识。
8.「管理者」
如果你要是做一个leader的话,其实你应该先告诉你的团队成员,我都是来帮你们进步的,我的目的是把你变得更好。这世界很大,你不是限制在我这个地方的。在你跟我在一起的这几年之间,我是把你变成一个更好的员工/更好的leader, 以便你将来的路也很宽。
9.「以带团队思维带孩子」
孩子教育会被看成说我教你听(大人教小孩听), 往往教育会变成父母跟孩子对立,你赢还是我赢。父母与孩子应该是“团队”,家庭教育有一个共同的目标就是在孩子成人的那天,他是一个优秀的孩子,准备好的孩子,一个很高兴进入社会的孩子。当孩子小的时候陪伴和引导孩子, 当他逐渐长大, 孩子逐渐承担更多责任,父母逐渐退居支持角色, 作为支持方, 而不是什么都要管。 这个过程当中一起进步学习,享受这个过程。从“控制-对抗”模式,转向“合作-成长”模式。
10.「人有两类技能」
专业技能: 专业技能我们总是要学习的, 有一技之长。
通用技能: 通用技能是可以带迁移的。包括基本的学习能力,吸收信息的能力。处理信息的能力。逻辑分析能力,也包括人方面就是情商,跟人沟通打交道。对历史, 宗教, 文化, 意识形态等知识的学习理解都是相通的
通识越多的人他能连起来。有了通识的做基础,学习专业技能的时候会相对容易一些。 Eg: 写作即思考, 思考即写作。写作的过程是一个你能想清楚的过程。很多人都能说巴拉巴说很多,但是落纸上,有时候就不太像了呢?原因是你其实没有想那么清楚。
11.「写作/日常梳理」
写作是梳理思想、沉淀经验的方式: 用写作来梳理我的经历, 比如说梳理前面一天/一周/一个月的经历, 通过写作来梳理我的思想的过程, 把它想清楚的过程。
建议: 每天花一点时间写, 不必追求文笔,重在清晰表达和思考深度。
利用时间的复利积少成多,写了以后不用想着给别人看,这样不会有心理压力。先从短的开始写, 想到什么写什么,不用说一定有个结构, 就先写, 不要一上来就很有功利之心。 等到1~2年等你积累到一定程度, 如果你愿意发表就可以分享给别人。 通过写作的过程你可以打磨和审视自己的能力。
12.「为什么女性高管占比依旧较少」
比如清华计算机系的男女比是 6 比 1, 但是最后在社会上女性高管占比非常少。 在这一路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丢到哪里去了?
原因
① 照顾家庭: 对家庭的贡献,女性肯定还是会比较大的,尤其是对孩子, 很多时间花在照顾家庭和孩子,她会走的慢一点,导致了她没有再往上升职/升得慢。
② 野心: 女性其实都是挺好的员工, 负责, 肯干, 但大部分人没有像男性那样有野心说我想要走到权力的中心去。
③ 缺少榜样: 缺乏榜样。
诸葛越老师: 鼓励大家还是要往上走。社会对你的要求或者你自己的要求,不管是从知识、能力、金钱方面,你还是希望更好的。所以我觉得自我放弃没有太大必要。如果是外在要求比较高的那我们可以缓和一下。
13.「计算机思维」
分解问题(decomposition),模式识别(pattern recognition),抽象思维(abstraction),算法思维(algorithmic thinking)这四部分组成计算机思维。
用算法管理生活的例子:
Eg1: 一个公司的CEO,他去找别人咨询说我这个公司应该怎么发展。对方回答: 你不用管它未来怎么发展,你就在前一天写下你第二天要做的最重要的事。你第二天就按照优先级,每天去执行,这就是一个算法。就是把事情排优先级, 给priority。
Eg2: 找工作, 先列下来我感兴趣的东西,擅长的东西,工作中哪些因素对我最重要,然后去找我想做的这个工作大概是什么类型的,有哪些公司可以应聘?扩大范围去搜索相应的公司。
① 感兴趣: 有了兴趣才会有持续的动力做下去。
② 擅长: 自己比较得心应手的事情, 比别人做的好的同时花的时间少。
③ 工作中哪些因素对我最重要: 薪酬、环境、文化老板, 距离等
14.「主动」
主动把想要的东西写下来或者想清楚,当下不具备能力没有关系,你可以去填补。而不是说我到需要的时候我没有办法,我只能将就去某个公司,然后很不满意。生活大部分的不满意来自于它不是你的主动选择。主动选择不见得是都能达到,但是主动选择,只要你想清楚了,你缺什么补什么,而不是说落到我的头上, 我没得选择然后只能接受。 有掌控感的生活才是我们想要的生活, 才能减少焦虑。
15.「如何看待不要增加人生/生活的复杂度这个观点」
Q: 网络上流行的一种叙事,建议不要增加生活复杂度这个观点, 应对职场和应对自我成长已经够辛苦了。如果再引入婚姻和育儿这两件事情, 这个压力太大了。
A: 想清楚自己想要的是什么? 对重要的事情做排序, 人生不是非黑即白。最重要的是一个加权和合起来最大,最大化就什么对你最重要。做的每件事情都是自己主动选择, 而不是说为某件事情做牺牲。
16.「内耗/焦虑」
焦虑/内耗的人,他总有一个想法,就是我觉得这个世界/事情应该是怎么样的。提前预设一个结果, 如果事情没有向他想的那个去发展, 就会焦虑和内耗。 本质原因是你对你要做的某件事有预期/执念, 你预先想好了一个结果,它一定要怎么样, 如果没有按照你预设的方向发展你就焦虑/内耗。 (因上努力, 果上随缘, 放下我执)
17.「兴趣爱好」
兴趣爱好比较广泛很重要,一条路走不通的时候, 试试其他的爱好, 或许就能走通。主动的去寻求很多尝试。有很多爱好,朋友,各种副业、小事情,这些都很重要。eg: 诸葛越老师创业不太顺的时候写公众号。
18.「未来3~5年诸葛越老师对未来自己的期待」
成为优秀的投资人: 成为投资行业里比较有经验的投资人。
产出更多内容: 自己比较喜欢输出内容, 希望能够写更多的书, 写作即思考
金句摘抄
人生是一个优化问题,你要做的是加权平均后的最优解。
你现在做的什么是决定了三年后你在哪里,在做什么。你现在所做的事情,其实是三年前的你做的事情决定的。
每次有个大浪潮来的时候,你怎么像乘风破浪,而不是要被他拍打在岸上。
写作即思考,思考即写作。
AI是工具,不是替代。善用它的人会变得更强大。
不要自我放弃,你放弃的只是未来的可能性。
碎碎念: 很喜欢这一期的对谈, 对谈中提到的很多观点给事情排优先级, 保持好奇心、终身学习还有利用时间复利效应, 坚持不断得输出等观点都很受益。一直以来很疑惑于为什么有些人能侃侃而谈但是当写的时候就没办法写出来, 原来底层原因还是想得不够清楚。
✨小提示:欢迎留言分享你听这一期播客的感受, 或者分享其他你喜欢的播客 。欢迎交流和更正。
✨ 风险提示:仅为个人想法分享,不构成投资建议或参考。请独立思考、谨慎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