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伊始,在冯骥才的游记作品中去体验海外文明,做一名真正的地球村居民。冯骥才是当代中国文坛上一位非常重要的,也是非常特别的作家。自80年代初,访问英、美开始,30多年间,足迹遍布欧美国家,多次游历法、德,奥地利、荷兰、比利时、俄罗斯、意大利、希腊等国,随游随记,撰写了游记百万字,有九部海外游记面世。估计只要他不停下远行的步履,他一定会不停歇的写下去。可以说,冯骥才对于旅游,不仅有着丰富的体验和经验,也有着深刻的思考,值得我们学习。
他在2010年出版的《维也纳情感》中这样说:游的最大快乐是遭遇不同,游的目的是发现、感知、享受不同。旅行者突然进入一片不曾见过的,全然一新的天地,遇到完全不同的风光、面孔、文字、语言、习俗、审美、生活、思维方式。这种遭遇,让你亮起眸子,竖起耳朵,敞开心怀,感觉空前的鲜活。
他认为跨国旅游,就是在异国他乡,获得完全不同的体验与知识,感受不同国家所独有的文化底蕴,做最有文化的深度旅游者,从文化的立场,审美的角度去选择和发现异文化,体会不同国度的人们的生活,从美的入口寻找另一种文明独特的本质。因此,旅游,游山玩水,看看西洋镜,走马观花,叽叽喳喳,拍照购物,穿梭于眼花缭乱的异域风景之间,满足于视觉感官的享受,认知能力,仅仅停留在眼睛所看到的景观表面,看个新鲜热闹,正是大众旅游的特点。而文化的、诗意的深度旅游,则要弄明白风景所在的国家,想一想你所看到的一切,为什么与自己不同,进而发现,风景背后的历史、政治、文化意蕴,这样才能找到进入另一种文明的入口,就像找到了,打开一座城市的钥匙。
冯骥才的游记,不仅描绘异国的蓝天碧海,自然名胜,更多的描绘他在欧洲城市里,所看到的历史遗迹、艺术殿堂,比起现代大都市的景观,他更倾心于那些古城小镇,古旧狭窄的街巷,宁静的气氛,老门牌号,被时光磨旧的雕像,艺术家和作家的故居,坟墓,纪念馆。他说:在欧洲各城镇旅游,就是在他们无比丰富的历史文化中遨游,带着文化的眼光去体验,去体验现在风景、建筑中的历史文化和社会生活,也正是这种浓郁的历史风韵,压住了现代物质奢华的浮躁。而且,随处可见的历史遗迹,永远把历史树在人们面前,历史被立体化,融进了现代人的精神中。冯骥才非常强调优秀的历史遗产的价值,他反复的絮絮叨叨的说着尊重历史,有多么的重要。他说,历史是发生过的,它是一大宗不动产,但只有成为人们精神生活必不可少的部分,才能化为无穷无尽的财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