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十五,中秋月圆。
每月都有一次月圆的时候,全年共有十二次圆月。但,国人好似对八月十五——中秋的圆月,有着特别的情感和喜欢。以古及今,吟诵中秋圆月的诗词歌赋,多到难计其数。
天上每日还有个太阳,带给大地明亮与温暖,但国人吟诵太阳的热情,却不及对月亮的热情高,篇章数目也没有吟诵月亮的多。
古老的神话中,月亮是唯美而浪漫的:嫦娥飘飘仙仙,奔赴广寒之宫。颇具美感,又有一种灵魂里的孤独之美。
但关于太阳的神话,却是后羿射日。据说当时天上有十个太阳,人们嫌太多太热了,于是神箭手后羿就射掉了九个,只剩了一个。天上于是就只剩了现在这一个太阳。
但是后羿的娘子,嫦娥,大概对天上有几个太阳不感兴趣,只对生命的永恒感兴趣。这个射日的男子没法持久吸引嫦娥,这个美丽、孤独、有追求的女子,于是,她偷服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一个人飞奔到了清寒皎洁的月宫里,成为了永恒的存在,也成为了孤独、唯美的象征。
对于地球,太阳是不可缺少的,万物及人类都靠它的热量照耀、存活生长。月亮好似可有可无。月亮有皎皎的清辉,但显然不能像太阳一样照彻黑暗。
但如果没有月亮的夜,也不可想象,——是不是太过寂寞乏味了些?比那月中嫦娥还要寂寞。
月亮对人类的作用与贡献,其实像太阳一样重要。季节、节气、农事活动、江河海洋的潮汐、人类的身体规律、繁衍生育……好像都与月亮有关。太阳、月亮、地球三者之间的平衡,甚至还有更大空间存在体的平衡,共同造就维持了现在地球的磁场秩序。只是人类对这秩序知或不知。
所以,月亮、太阳一样重要,万物天体一样重要,都值得歌颂、赞美、欣赏。
中国人对月亮的独特喜爱,大概跟我们一直以来的文化心理有关,中国人崇尚含蓄、内敛、低调,默默无闻,不事张扬。
另外一个原因,大概是月亮出没的规律给了人很深的哲理启示。
从初一到三十,月亮每一晚都是不同的,全新的、变化了的样子。初一到十五之间,上弦月,月牙儿弯向了左边,且从细到宽,夜夜不同;十五左右,月亮圆满;十五至三十,下弦月,月牙儿弯向了右边,且从细到宽,又是夜夜不同。然后,如此一月,月月循环往复。
人们喜欢变化、新奇,而月亮的夜夜不同满足了人的这种心理。
人们喜欢圆满却又觉得圆满不是常常有的,而月亮的每月一圆也应和了人们的这种心理。
“一阴一阳之谓道”。高低、上下、长短、大小……万物都在两个方向之间互相变化、转化着,共同组成了一切。而千百年来,月亮不断地用它自身的形象向人们现身说法,呈现着阴阳之道:圆,不圆;不圆,圆。
虚则盈,满则亏。盈满则亏。这是月亮给我们传达的另一个非常深邃的哲理,大概也是人们喜爱月亮的又一个原因。谦受益,满招损,中国人如此深刻的信奉这一点,一定从月亮这里得到了很大的启示。
月亮又是柔和的,不论夏天冬天,月亮都是可以直视的,可以温情脉脉、深情款款地直视的。只要你愿意,想看多久看多久。月亮不会伤你的眼睛。它像谜,吸引人的眼光和心灵灵魂;它就是美,让人有太多倾诉、宣泄、热爱与向往。总之,月亮这一点也是与太阳不同的。太阳的光、热、明亮和爱,只能感受,不能直视。
再说,还有那么多美丽悠远的神话传说,美丽的嫦娥、吴刚、醇香的桂花酒、玉兔、广寒宫,最重要的是这一切组成的情怀、情绪、情感、情思、意境,这是更吸引人的。
太阳里面,据说也有个神鸟,名叫赤乌或金乌,是驾驭太阳的神鸟。但它的传说,在中国民间,显然没有月中的嫦娥那么广为人知和普及。
除了这些,也许还有其他原因吧。总之,中国人历来对月亮情有独衷,有一份难以言说的独特情怀。
所以,千百年来,国人是那样的喜欢月亮,吟诵月亮。
我觉得人们还可以从以上月亮的特点中延伸出更深刻的哲理,让自己生活得更好。
比如月亮的圆和不圆。这种变化,这种二元,我们已经看到,都无好坏,同样唯美。如果我们能欣赏得了月亮的这种变化规律,那么,对于人生中的各种二元变化,都是应该能接受的。所谓的悲喜、幸福痛苦、好与坏,美与丑、是与非都将成为可以尊重、允许、接纳甚至是悦纳的。
总之,不管大家是不是能意识到喜爱月亮的原因,喜爱月亮本身,都是中国文化心理中一个有趣的现象。
——突然想,国人那么喜欢月亮,如果可能的话,不知道中国人是不是想让晚上的天上,有九个月亮呢?
在心灵深处,中国人对太阳与月亮的喜爱应该是一样的吧?只是因为太阳天天如一地照着,又无“圆不圆”的变化,又因光线太强烈无法直视,时间长了,所以以为太阳每天的出来就是理所当然,然后把太阳反倒淡忘了。
其实,若没有太阳的光芒,就没有月亮照临人间的柔美清辉。大家都知道,月亮本身不发光,它反射太阳的光。所以,有太阳的光,才有月亮的光,若没有太阳,我们将看不到月亮。
这样看来,太阳月亮,是不是又是“一阴一阳之谓道”的完美体现呢?它们完全是一体的,有此才有彼,无此亦无彼。
所以,我觉得,所有吟诵、赞美月亮的情感当中,其实都包含着对太阳的盛赞与热爱。
“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我爱这中秋的月。千年的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