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为什么读书这么难
问题一: 没时间、没经历
密歇根大学的成人教育学教授霍华德.麦克尔拉斯基提出了生存余力理论模型,其基本观点是:一个人总是在他需要的精力与可提供的精力之间寻求平衡。那些消耗个体精力的事情“生存负载”,而处理这些负载需要“生存力量”。无论是生存负载还是生存力量,都由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构成。
关于生存负载,外部负载主要指的是工作,包括职场工作和没有薪水的家庭工作;内部负载主要来自个体不断发展的生活期望:想买房,想换车,想升职……
生存力量呢?外部的力量源自家庭背景、人脉资源、经济能力,内部的力量就是个人的能力和经验。
生存力量除以生存负载,是就麦克拉斯基强调的“生存余力”。
如果能够保持一定的余力,那么就能够很好地应对不可预测的紧急情况,更好的承担风险,能够从事各种探索性和创造性活动,也更有可能开展学习。
生存余力理论指出:一个人要从事学习活动,必须拥有一些生存余力。
职场工作者的生活普遍在生存负载大:外部负载是永无停歇的工作压力,内部负载是对升职加薪的渴望。
生存负载远远大于生存力量,失去生存余力。工作压力越大,对未来的期望越高,就越需要学习;而学习需要生存余力,但压力越大也意味着生存余力越小,即使有想法,但没有时间学习,甚至没时间认真读完一本书。
现代社会职场环境的变化越来越快,对职场人的要求(适应新变化、掌握新技能、解决新问题)越来越高,留给职场人的学习的时间和精力却越来越少。
问题二: 看不懂、记不住
不读书的原因,除了没有时间读书外,最常见的就是“看不懂”“记不住”。可你想过没有,即使你完全读懂了书中的内容,甚至背诵下来,又能怎样呢?
著名教育家克里提克斯曾说:“经验本身有价值吗?并非如此一真正有价值的是在对经验进行反思之后的智力发展。有效的学习来自有效的反思,而非积极的经验。”
同样,阅读本身也不能创造价值,理解和记忆都不能创造价值。改变行为才有可能创造价值。并且改变行为只发生在将读来或者听来的知识内化和思之后。
自我导向的阅读,不太关心看不懂和记不住的问题,只关心能不能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改变行为。
重要的不是看懂,而是能和自己的经验发生联系;重要的不是记住,而是能够将知识用到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
问题三: 看不下去
如果你以自我导向来学习,也不必写索引、列大纲、记笔记。甚至不需要读完整本书。在任何一个领域、任何一本书中都有很多你能学习的知识,但其中也有相当多的知识是你不需要学习的。这是没有必要读完一本书的第一个原因。
第二个原因是,读得越多,不见得用得越多。价值多少跟读的多少没有关糸,读得少而精反而更可能去应用。
第三个原因是,只要你能将读的书在工作中用上一丁点儿,图书给你创造的价值就已经远远超过书价。
收益率最高的投资就是提升自己的能力,性价比最高的商品就是图书,尤其是致用类图书。
职场人若想更好地通过阅读提升自己的能力,就需要先装备更对症的学习方法论。这种方法论应具备如下特征:
第一,它不会成为新的生存负载:不像读书会那样读完全书,不像MBA要求通过考试,甚至不要求用大块时间,用零碎时间即可完成。
第二,这种方法强调自我导向,也就是学习者为中心,而不是以书或老师为中心。
第三,它致力于内化和应用知识,而不是致力于理解和记忆知识。
如果学习者缺乏内化和应用知识的能力,不能把知识转化成自己的能力,那么解决没时间、没精力、看不懂、记不住、看不下去等问题也没有多大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