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业:(1)熟练掌握“社会化”的概念并与自身结合理解重要的社会化类型;(2)认真思考并回答“如果丈夫在婆婆面前穿着暴露,妻子该怎么做?是视而不见?还是严肃制止?”(3)谈谈您对“女强人是拼命干出来的,好女人是被社会和男人呵护出来的,优秀的妻子和母亲都是从对自己不该做什么,有着清醒的认识,从而绝不越俎代庖起步的”的理解,支持与反对,请说明理由!
——李克富
亚里士多德最早提出,人是社会性的动物。他说:“人在本质上是社会性的动物;那些生来就缺乏社会性的个体,要么是比人低级,要么是超人。社会实际上是先于个体而存在的。不能在社会中生活的个体,或者是因为自我满足而无需参与社会生活的个体,不是兽类,就是天神。”
社会化是个体由自然人成长、发展为社会人的过程,是个体与他人交往,接受社会影响,学习掌握社会角色和行为规范,形成适应社会环境的人格、社会心理、行为方式和生活技能的过程。
其中需要注意的是,个体与他人的交往,是社会化的必须途径。所以,家长必须放开手,让孩子跟别人交往,特别是同龄人的交往。上幼儿园,最重要的一点不在于背了多少儿歌,画了几幅画,而是与同龄人的游戏、交往。
社会化涉及到社会及个体两个方面。从社会视角看,社会化是社会对个体进行教化的过程;从个体视角看,社会化是个体与其他社会成员互动,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的过程。
现在学术界主张终生社会化的观点,认为社会化会伴随人的一生。儿童及青少年时期的社会化是早期社会化,成人时期的社会化是继续社会化。而早期社会化非常重要,它奠定了继续社会化的基础。
几种重要的社会化类型
(一)语言社会化
个体社会化从掌握语言开始,全部社会化往往是以语言社会化为条件的。
掌握了语言后,才能正常思维和相互交流,才能接受相应的社会习俗和态度。语言也是个体与他人及社会联系的纽带,是文化的承载体。
在这里,特别想说一下方言。方言是一个人的另一个身份证,是他与故乡的联系密码。会讲方言的人,“有根”;只会普通话的人,有点象无根浮萍。而且,方言,只有小时候的耳濡目染,才能熟练掌握。
(二)性别角色社会化
性别角色的社会化是个体在社会生活中,学会按自己的性别角色的规范行事的过程。它有三个方面:性、性别、性别角色。
举个例子,对一个男孩说:“你有小鸡鸡,要勇敢,将来要保护自己的家。”“小鸡鸡”,是“性”,是男女在生物学方面的差异;“勇敢”,是“性别”,指男女在人格特征方面的差异;“保护自己的家”,是“性别角色”,是社会对男女在态度、角色和行为方式方面的期待。三者同频,性别角色的社会化就是成功的。
(三)道德社会化
道德社会化是指个体将社会道德规范逐渐内化,成为自己行为准则的过程,主要表现在知、情、行三个方面。
知,指的是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是道德中的认知部分。这个过程要经历从他律到自律,从效果到动机的过程。如上课时要安静听讲。这一条,刚开始要靠老师的说教、教鞭来强化,这是他律;后来养成习惯,不仅上课安静,自习时也会安静,这就是内化了,由他律转成了自律。
情,指道德情感,是伴随道德观念的内心体验。包括正义感、劳动情感、集体荣誉感、爱国情感等。如学校举办运动会,会评出各种奖项,其目的之一就是在培养道德情感。
行,指道德行为。良好的道德行为来自道德习惯的养成,比如公交车上让座,老人先行等。
(四)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的目的是将个体培养成合格公民,使之效力于本社会制度。爱国意识的发展和培养是政治社会化的核心内容。
如升国旗、唱国歌,履行公民的社会责任与义务,享受公民权利,关注甚至参与本国在国际舞台的角色与国际责任等。
个体社会化的类型
具体到个体,社会化可分为四类:未社会化、反社会化、过度社会化、社会化。
这四种类型可以用方圆的关系来形容。
未社会化。这样的人内方外方,心智还未成熟,没有建立规则,不太遵守社会规范,不清楚自己的权利、义务、行为规范,怎么想就怎么做。如低龄幼儿,再如犯人。
反社会化。这样的人外方内圆,自我概念还不够成熟,缺乏真正的自尊自信,内心大多是自卑的。他们大多会欺软怕硬,见到狼,就变成了羊;在自己的亲人、熟人面前,却又变成了狼。很多人所谓的个性,其实是不成熟的表现。比如高考交白卷,以此来抗议“考试缺乏人性”。
过度社会化。这样的人外圆内圆。他们的内心,只看到了惩罚,而不敢主张自己的权利,没有个性,不敢出头,信奉的是“枪打出头鸟”,“出头的椽子先烂”,缺少承担。如果这样的人凑在一起,极有可能三个和尚没水喝。圆滑、世故、乡愿、看客等,说的就是这类人。
社会化。这样的人外圆内方,是社会化成熟的一类人。对外,他们可以遵行社会规范,清楚自己的自我概念、社会角色;在内,他们有自己的原则和主见。任外界千变万化,我自有一定之规。到什么山上唱什么歌,想的和做的,不一定一致,这是成熟的标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