刷短视频现在已经成为很多人生活的一部分,闲暇时候我也刷短视频消遣。从最初的迷信痴迷,到现在的有所辨别,我经历了一个成长过程。
农村短视频一度是我喜欢的类型,最初我以为人家家里发生的事情都是真的,恶婆婆、恶公公,把我气得呼哧呼哧的,偶尔也参与评论,骂几句可恶的人。时间一长,我发现其中的端倪,谁家里天天有这么多事情,还有的事情明显有破绽;每次直播带货前,事情还都特别大,一品味就知道是演的。我这才相信女儿的话,真的存在演的问题了。我看这类视频,就是图它真实反应农村生活,到头来却是演的,那就果断放弃。
有的短视频无聊之极,就是恶作剧,既没有轻松愉悦的感觉,也没有什么正能量,纯属无聊。比如在路上逗人家姑娘,或者是和一只狗吵架,等等,这种一旦刷到,我立马刷离。当然这种视频外国的比较多一些。而且还有那种专门进行亲子鉴定节目,专门让人看别人的悲欢离合,我觉得也有点过分。
现在又有一种短视频,是说男大学生上学后,给自己带回来了一个孙子,当奶奶爷爷的忧喜参半,其实应该是炫耀,不然不会发到网上。我是在想:男孩子的家长是高兴了,但是女孩子的家长呢?虽然现在国家更为开放,大学生可以结婚,但是学业还没有完成,就领回来一个婴儿甚至是一个一对双胞胎,这个真的合适吗?
记得毕淑敏说过,她不喜欢苦孩子求学的故事,苦孩子非要等到成功之后才要报答母亲。而母亲可能等不到那一天,而母亲还要卖血供应孩子上学。我现在看不了这种视频:就是小孩子太苦,缺吃短衣那种,看着我心里难受但是又没有能力帮助。应了那句话:看了短视频,哭完这家哭那家,心存恻隐但是无能为力,那还是少看吧?或者是提高自己的能力,以求帮助更多的人?
短视频方兴未艾,但却质量泥沙俱下。我们需要的是正能量的,真实而又文艺反映生活的短视频。短视频需要平台的筛选管理,需要国家政策的制约。制作短视频的人们也要提高自己的素质,不能一切以赚钱为目的,不能打着法律的擦边球,甚至丧失底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