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代诗人,刘禹锡在《赏牡丹》中写道:庭前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蕖净少情。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这首七绝写出了诗人赏牡丹的盛况,顺便还提到了芍药之花。
在很小的时候,我就知道“花中之王是牡丹”和“花中之相是芍药”,但那会从来没有机会见到过,都只是通过图片的窥探。
渐渐的长大之后,我对牡丹的知晓多了点,并没有因为它是花中之王而喜欢,反而很反感牡丹的色泽,感觉牡丹的颜色特别的艳俗,且还是硕大的一朵,好长一段时间我都对它无感。
直到有一年,我的小城有牡丹花展,想着我从来没见过,于是就萌生了很想要去看的想法。
就是在那个大花棚里面我生平第一次见到了牡丹,娇嫩的粉色和俗气嫣红色的牡丹出现在了我的眼前。
也是这次的两色牡丹给了我不一样的观感,那是我初次见到牡丹,我自诩是“刘姥姥进大观园”是开眼界来了,心想莫非这就是洛阳牡丹的模样么?
因为那会我知道的是在读清代小说《镜花园》里所写牡丹花仙子和女帝的故事,小说最后因牡丹仙子的失误(其后被贬到洛阳了)所以洛阳牡丹为最之盛。
而最让我有点喜欢上牡丹,甚至是让牡丹停留在心眸的是,在大棚里我到处看了好一会儿,也蹲下来静静地细看了,其后又去触摸了很多牡丹的花片。
发现牡丹花的花片特别的薄,虽然它花朵密实、饱满,而手感上的“薄如蝉翼”是一直萦绕在脑海里的词,那会儿我并不完全知晓,那些牡丹如此娇弱的原因是因为大棚温室效应下的样子。
只记得当时我特别感慨眼前的牡丹花儿们,因着它们那一波我从未见过的绽放,就把我收买了,于是“花开富贵、雍容华贵、国色天香”这些词就俘获了我的内心。
从此也起了花开富贵的歹意,就连周敦颐不也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世人之所爱的不都是富贵么,我也不能免俗。
后来在画国画的时候,发现牡丹花画起来还可以,又好看又端庄还熟练,慢慢的也就更不那么排斥牡丹花了。
偶尔有时候会想着为我们南方小城没有牡丹花而遗憾,没曾想到,这一天我居然把花王和花相两姐妹都邂逅了 。
站在那一片牡丹和芍药的基地面前,我愣了好久,不敢相信它们就那么突兀的生长在我眼前,还是自自然然、落落大方,而我却迟疑了起来,眼前真的是牡丹花嘛?
牡丹和芍药长得真像啊,牡丹花朵真大叶片很多,还是和记忆里的一样。
在这个暮春的四月,在春天就要远去的时光里,在我们的这个小城,在我的这个小镇里的村子,就有培育牡丹和芍药花的基地,这是多让我开心的一件事啊。
看着眼前的一朵朵开好了的牡丹,我有种像在欣赏一幅幅国画作品一般,那么真实又那么好看,甚至脑海里开始演练出画牡丹的步骤,只是再怎么画也没有这些有生命力的牡丹好看。
那一刻我才从对牡丹艳俗一词中彻底脱离,其实牡丹比很多花都要好看很多呢。甚至花会有一种能让人沉静下来的力量,不知是源于牡丹硕大的厚重感么?
牡丹的切片结构是比其他的花有点复杂,这是用在国画上的,在现场用艺术的眼光欣赏这一场牡丹的盛宴,就能感受到花开富贵的富贵是花的贵气与姿态,更甚是每朵花的端庄与典雅。
就算是妖娆也妖娆出了与众不同的气势,这时再说俗气,显然太不懂花了。这在所有花里面也唯有牡丹和芍药能做到这一点。
漫步在牡丹花丛,又与其他花很不一样的地方在于花的饱满,现场的看花有的是复瓣的也有单瓣的牡丹,总之这种感觉与气场在观赏其他花里是没有的感觉。
一种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的王者风姿,相中妖娆的视觉盛宴在内心展开了较量,也在这个暮春之际留下了完美的旋律,四月芳菲里遇见国色牡丹天香芍药,是花开里的富贵也是有如镜花缘一般的奇遇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