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有天堂,天堂应该是图书馆的模样。儿童通常没有时间去图书馆阅读,阅读也主要不在图书馆里完成,图书馆更多的时候成为藏书之地,是一个课程与活动的空间,比图书馆更重要的地方,实际上是班级图书角。
要推动所有儿童阅读,尤其是海量阅读,必须让图书触手可及图书角的重要性就在于此。
图书角虽好,但不易管理,有一系列的问题有待解决。图书从哪里来?如何确保图书角的书不流失?怎么能让图书角的图书得到充分利用?
1.图书从哪里来?
图书角的图书可以逐渐配备,逐渐丰富。每年达到200~400本之间,有条件的班级建议保持在500~1000本之间。按照每本30元计算,每个班级40人预计人均每年150~300元左右,对一个家庭来说不算中,这个数量是以三四年级海量阅读的标准来计算的,可以保持一定的弹性。图书角不是图书馆,所有权是全班学生所有。由家长共建图书角,可以由家委会购买,但要注意几点,要让家长意识到阅读的重要性,逐渐改变家长的观念。图书捐赠必须是自愿。购买图书由家委会来操作,捐赠的钱主要用于购买图书,不能用于书柜图书的摆放,放在纸箱子里也是可以的,收集购买以后要高效率的使用,充分利用,家长会有后续投资的动力。也就是说可以通过家委会动员家长们自愿购买。
2.如何确保图书角的书不流失?
实际上,流失是一定的,要确保图书角的图书不流失,就要有严格的管理和借阅制度,这样会大大增加阅读成本,从而影响借阅率。怎么办?两害相权,取其轻,宁可有一定的图书丢失率,也不能增加节约成本,除非图书数量不足,只能轮流看。可以确定几条简单的借阅规则,比如说在教室里借阅,每次只能拿一本看完再换,放学回家每天借阅绘本,不得多于5本节约文字书,不得多于两本周末回家借阅绘本,不得多于8本节约文字数不得多于5本当天接回家的图书,第2天或者周末结束,返校时允许保留一本正在阅读的图书,其他的必须归还,允许在图书上用心且谨慎的批注。上述规则,违反一次,两周内不得借,违反两次,一学期内不得借阅。图书若不慎丢失或损坏,及时报给老师由老师处理。怎么落实?无需落实讲给儿童听,鼓励大家严格遵守学校不能一方面讲信任,另一方面把儿童当成犯人来对待,违反规则的毕竟是少数人,不能为了少数人大量的增加监督成本,也可以借这个机会进行人格教育。图书的丢失率控制在20%以内,是可以接受的损失,如果不放心可以设立班级管理员每周1~2名,借阅的时候只登记本数,简化程序。
3.怎么能让图书角的图书得到充分利用?
图书角的图书的流通率是个关键问题,可以试试以下策略跟教室的所有图书,按照难易程度划分等级,形成书体,每周或每个月绘制班级阅读地图,设立阅读打卡规定每周每月的最低字数,开百万阅读庆祝会,阅读量每达到一个百万量级,进行一次庆祝,老师写颁奖词,发电子贺卡,举办图书交流活动,同学们可以。分享读书心得,读书方法,怎么利用时间阅读以及对哪些书的看法?当然老师也要自己喜欢阅读,经常与同学分享自己的阅读,心得经常讲书的一些内容老师提到的书学生更倾向于阅读,图书角的书也不要一次投放,每周都能逐渐投放一些新书进去,这样能够激发学生持续阅读的兴趣。
进入新的年级图书进行更新,增加新书进来,那么被淘汰掉的旧书,可以考虑一个灵活的处理方法,可以非常便宜的价格卖给低年级用获得的钱买一部分新书,更好的办法举行一个仪式,郑重的将书转赠下一个年级的某个班级,这种仪式,感对两个班的儿童都很重要,这是一种传承一种文化,如果这种转正成为学校的一种习惯,那就是非常美好的事情。
读书感受:
魏志源老师关于图书角管理的这一篇文章非常有指导意义。他不仅讲清了,图书从哪里来?如何保证图书不流失?如何让图书角的图书进行充分利用?更给出了详细的规则和计划,指导的方法,包括借阅管理的方法。我的班级也建设班级图书角,设立了班级图书借阅规则。但是图书是大家捐赠的,还有我捐赠了一部分图书,同学们自由借阅,一个学期下来等到放假时清点图书的时候,好像只少了两本。多数同学都能够自觉借阅,即使拿回家了的,等到我们清理的时候也都能主动说明,大多数的图书都物归原主。丢失的两本书,我用我的图书进行了补偿。运用这样的方法鼓励学生阅读,唯一的缺憾就是,不能像魏志源老师说的那样,有新书补充,如果能充分调动家委会的作用,形成阅读共识家委会操作,这样就会更省心。家校合作非常重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