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今天开始,我将分5期解读“孩子20种行为背后的心理活动”
第一期(本期):语言和情绪
孩子情绪多变、执拗、说狠话、耳旁风,怎么办?
情绪多变
场景重现:
“我要去幼儿园。我不要去幼儿园。”
“我要妈妈陪我睡,我要爸爸陪我睡。”
“我要出去的。我不要出去了。”
“我想睡觉。我要再玩一会儿才能睡。”
“我现在不想写作业了,我要去做作业!”
分析原因:
1. 孩子在做选择的自我斗争中
2. 摸索是非观念的年龄段
3.内心有拒绝,但是怕父母责骂
4. 内心疲劳,需要一些时间调整
我的对策:
1. 关心一下孩子是不是累了,身体是否有所不适等
2. 给孩子一些时间,给的时间要根据年龄段不同而定
3. 家里人不要马上质疑孩子很奇怪,逼迫孩子马上做决定/选择
4. 不要将你的是非观念强加给孩子
执拗
场景重现:
“我不要吃饭!”
“我不要现在洗澡!”
“我不要去幼儿园!”
“不要!不行!不可以!”
分析原因:
1. 多见于2岁以后孩子身上,想要挑战你的底线
2. 第一阶段心理反抗期
3. 孩子自己在摸索家里的秩序、外界的秩序
我的对策:
1. 接受孩子的适度反抗,非原则性问题可以让步
2. 多征求孩子自己的意见,而不是强加你的命令
3. 家长和老师都要多一些耐心,巧用转移法
说“狠话”
场景重现:
“我要把你抓起来!”
“我不要妈妈/爸爸了!”
“我要掐死你!”
“我要让警察叔叔把你抓走!”
分析原因:
1. 模仿家里人曾经说过的话
2. 模仿动画片/电视电脑里曾听到过的话
3. 模仿幼儿园/学校同学曾说过的话
4. 语言敏感第二阶段常见情况
我的对策:
1. 家里人说话一定要注意,提供积极健康的语言环境
2. 别跟孩子置气,当作没听见。孩子只要发现这些话说了没用以后,慢慢就不会说了。
3. 不干预孩子的交友圈,不轻易说“XX孩子是个坏孩子,我们以后不要跟他玩了”
耳旁风
场景重现:
“我在跟你讲话,你没长耳朵啊!”
“魂又掉在电视里了对吧?”
“奶奶在叫你呢,你到底是听到还是没听到啊!”
“装睡是吧?还不起来是吧?/还不去睡是吧?”
分析原因:
1. 如果孩子专注在做一件事情的时候,确实有可能你叫他他没听见
2. 你说的话让孩子觉得厌烦,所以他选择不回答你的方式抗议
3. 孩子在心里思考要如何回应你的问题,并不想马上回答你
4. 你的问题让孩子觉得不知道如何回答,所以干脆选择不回答
我的对策:
1. 孩子专注在做一件事时,如果你不得不打断他的话,可以温柔的说话、轻轻的肢体接触。如果孩子比较大了,你可以先敲敲他的房门,给他一个时间上的暗示。
2. 不要在孩子面前说一些“闲话”、评论别人家的家常,更不应该和外人评头论足你家的孩子、别人家的孩子
3. 明知问出去不方便回答的问题,就憋回你的肚子里去。同样一个问题,不要每天都问。
第二期:纠结的内心
第三期:不做乖孩子
第四期:长大的过渡
第五期:希望被重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