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我觉得可以。
原因如下:
一、唐朝的衰亡,给了北宋开国者难以忘却的痛。唐代藩镇割据的教训,再加上安史之乱及随后的藩镇拥兵自重给北宋开国者的印象过于深刻,印象太深刻往往会走向另一个极端。直接的后果就是皇帝对将领极端不信任。北宋一建国,马上运作了个“杯酒释兵权”,解除了将领的指挥权。皇帝还是很踌躇满志的,如此一来,大有宋代江山可以安如磐石之感。只可惜,矫枉过正,过犹不及。忌讳武将,北宋王朝自然转而大力信任文臣。宋代对士大夫的优礼,也空前隆重。宋代在思想上全面提倡孔孟儒学,在此种国风下,我有理由相信,半部《论语》治天下,只是皇帝借着大臣之口说出,有着极强的政治因素。宋代在政治上实行彻底的文官治国,优待儒生,扩大士人的仕途。士人只要熟悉典籍,通晓儒家经典,就有可能实现其“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的人生理想,协助皇帝一起治理天下。
二、此间的《论语》非孔子的《论语》。如果说孔子的《论语》是充满灵性的,包容的,那从董仲舒改造《论语》以后,后代的大师们另造一个立新说的“孔子”,借孔子名义肆无忌惮地宣扬自己的理论。到了宋代,就是“存天理,灭人欲”。此刻的《论语》变得狭隘而又实用。这实在不是孔子本意,实在不是孔子《论语》要留给后人的给养。
三、宋代通过外有仕途诱惑,内有《论语》坐镇,半部《论语》治天下,可谓水到渠成,既治人,又被人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