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部论语治天下"这算是妇孺皆知的一句名言,经常作为鼓励孩子认真读书的借口。最近了解到一些这方面的历史,可以说下自己的看法。
按照现行的研究资料,有多种说法,但是基本产生的时代都是在北宋时期,关联的一个关键人物是北宋开国时期宰相:赵普。他在太祖、太宗两朝三次官拜宰相一职。
《宋史·赵普传》记载:“普少习吏事,寡学术,及为相,太祖常劝以读书。晚年手不释卷,每归私第,阖户启箧取书,读之竟日。及次日临政,处决如流。既薨,家人发箧视之,则《论语》二十篇也”。也就是说,在太祖朝,赵匡胤劝赵普多读书,因此他回家之后,就从自己的书箱中拿出书来看,手不释卷。结果到死了之后,家人打开赵普的书箱,发现里边只有一本<论语>。真实情况不可考,但是按照常理推测,赵普可以三次为相,想必不会一辈子只看一部论语。
南宋林駧的《鹤林玉露》中记载:太宗当年也听说民间传言,赵普一辈子只看了一本<论语>,而论语在南宋时期被认为是少儿启蒙读物。太宗赵光义当年经常拿这个开玩笑问赵普:听说你只看过论语这部书?最后赵普不耐烦了,说了一句名言,就是:我以前只用了半部论语辅佐太祖赵匡胤定天下,今天我准备用下半部论语来帮您治理天下。这句话放到这里,可以看出其实就是赵普的一句赌气或者玩笑话。
从另外一个方面来说,论语讲的是君臣大义、忠心为主的理念,如果赵普果真是以论语来帮赵匡胤治天下,那么当年或许也就不会发生陈桥兵变的事情,他们合伙从周恭帝柴宗训手中抢过后周的天下了。
因此,"半部论语治天下",在当时的语境下,并非是说<论语>有多么牛,熟读就可定天下,而只是赵普的一个玩笑话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