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天,我的朋友看完我写的文章《校准自己,从不说废话开始》之后,和我探讨了一个问题。因為我在文章裡說“说话之前先问自己三个问题,第一,这是有必要的嗎,第二,这是真实的嗎,第三,这是良善的吗?如果通不過,就不要說這個話。”
“比如我遇到一个不懂的问题,这个问题很困扰我,我不知道怎么解决,难道我不可以去问别人嘛?問別人就是向外索求嗎?”
她舉例说比如明天她儿子班上要举行一个穿越唐朝的活动,要求家长要穿唐装,她找来找去都不知道哪里有卖唐装,眼看就要无法完成明天的任务,她看到儿子班级群里有人在說起唐裝的问题,她說自己還沒有找到,然后就有其她的妈妈告诉她在哪里有,因此她很顺利地租到了服装。“如果我不问的话,我就没有办法解决这个问题呀”
這三扇門的問題或許真的會困擾一些人,搞得他們不知道該不該問問題,很怕這是“沒必要的”。
我回答我同事,“不是不可以去向别人求助,不是不可以问问题。而是在问问题之前,先停顿一下,先问一下自己,这个问题,我能不能夠自己來解决?这个困境,我能不能够承担?如果我可以,那我就停止发问,就自己来承担,如果我真的没有办法解决,那就大大方方地去求助。”
所以这里边的关键,不是可不可以问,而是要搞明白,自己問問題,是出于懒惰——我不愿意自己动手,不愿意自己动脑,或是出于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有这个能力能夠去解決問題。
需要搞清楚这个,而不是张口就问別人“我該怎麼辦?”
起初我也是一個急於脫離困境,很想有人幫幫自己的心理,當自己陷在情緒裡的時候,本能地就想逃避,不願意也不敢去體驗情緒,就想馬上問到答案,好從眼下的困境裡解脫出來。我曾經發過長篇大論式的問題給應寧姐姐,我也曾經抱著“把問題拋到群裡,聽聽大家意見,我好照著做”的想法⋯
讓我開始反思的是當初在知擇心生活那個群裡,應寧姐姐針對有些群友不自己去查單號或是商品鏈接,動不動就問,教了方法也懶得去找,整天問來問去的現象,說過的一句話“自己的時間很寶貴,別人的時間就不值錢嗎?”
從那以後,在問問題之前,我會想一想,我這個問題我能自己解決嗎?如果能,我就不要去浪費別人的時間,自己解決就好啦!也不要覺得我付了錢的,理應得到你們有求必應的回覆。不管是身心靈領域的問題,還是柴米油鹽的問題,自己去探求答案,自己去嘗試解決,就會逐漸生出內在的力量來。
今天應童老師也在回復群友問題時這樣說:
“因为我不会,所以我不做。因为我不会,我去做就会了。两种不同的思维,收获两种不同的命运!”
遇到疑问的时候,是自己去探索明白,还是立即外求找帮助,得到的也是不同的命运啊!
這下,你明白到底能不能問問題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