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墟是殷人交易、集会的“墟场”,是殷王天下的“首都”及前期王城遗址(一)
安阳,名之由来——殷人把殷王都安在天下正中的地方。
安阳殷墟近代考古简史:
[20世纪初,殷墟因“甲骨文”而闻名于世。
1928年殷墟遗址正式开始发掘,殷墟发掘之地成为培养中国考古人才的摇篮,中国一代代考古精英都是从这里走出来的。
考古学关于殷墟的考古结论为,殷墟自盘庚十四年,商朝第19位君主盘庚迁都于北蒙(今河南安阳),改“北蒙”为“殷”。
盘庚十五年,开始营建殷都。自盘庚迁殷,到公元前1046年帝辛之国,经历了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祖庚、祖甲、禀辛、康丁、武乙、文丁、帝乙、帝辛共8代12位国王273年的统治。殷一直是中国商代后期的政治、经济、文化、军事中心。]
本人认为,殷墟是殷人王天下的“首都”,是殷王朝时代前期的王城遗址。
在华夏文明的历史进程中,根本不存在“商王朝”这样的称谓。
殷墟是殷人、殷民族、殷文化、殷王朝的“集成”地,从殷墟这里可以知道殷人的起源、宗教信仰、祖先崇拜,它记录殷人从族、到国、到王的历史发展全过程。
殷墟的发掘和正确的认识,能印证传统史学所记录的夏、殷、周“三代”的历史面貌;能反映殷王朝早期的社会组织、阶级状况、民族属性、亲属关系、等级制度、建设水平、陵墓制度、宗教信仰、祖先崇拜、人祭、人殉、车马陪葬、丧葬习俗、宗庙制度、祭祀礼仪等,以等级制度为核心的礼制。
殷墟还是殷王朝都邑营造、文字系统、青铜文化、科学发明、技术成就、天文历法、语言文字、社会制度的反映,并留下许多重大历史事件的物质证据。
殷墟文化内容可上溯到早殷文化、夏文化,与历史记录起相互核对作用。殷墟文明可以明确二里头、二里岗、郑州商城等早殷文化,并完善殷时期的编年框架。
殷墟可以确立殷王朝的信使地位,并提供可靠的夏、殷年代学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