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到一个家长咨询,其实也不算是咨询,可能主要目的是倾诉。
她说自己的儿子小时候非常聪明,从儿子很小的时候她就开始教儿子识字,三岁就认了几百个字,她还教儿子背诵大量的诗,儿子的记忆力也是是相当惊人,一首诗教两三遍就能背诵下来,算数更是不在话下,不但简单的加减法都会做,就连乘法口诀都会背,英语单词也是会的不少,基本上眼前看得见的,她都教过,大家都觉得这孩子是个小神童,她自己也这样认为。
这个妈妈想当然的以为,儿子上学以后成绩肯定没有任何问题,一二年级那些简单的数学、语文,怎么能够难得倒他呢,可是让她万万没想到的是,儿子学习成绩非常一般,有的时候考试甚至还会出很多不该有的错误,给他讲题也是没有小时候脑子那么清明了,孩子似乎上了学之后智商退步了很多,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我开导他,其实孩子现在的学习成绩跟智商没有什么关系,只是还没有适应上学的节奏而已,大部分孩子的智力相差都不会太多,家长和老师的正确引导还是很重要的,慢慢适应以后就会好很多。当然小时候的聪明也不一定就是有什么过人之处,只不过所有的孩子在三四岁的时候都是记忆力爆发期,这时候他们对死记硬背的东西会记得又准又快,别的孩子不会那么多知识只是因为家长没有教而已,但是这些死记硬背的东西孩子不求甚解,很快就会忘干净。
其实以上内容并不是我所要说重点,我要说的是,孩子应该在该干什么的时候就干什么,一切的拔苗助长都不一定会有特别好的结果。
心理学上有一著名的实验,叫做格塞尔爬梯实验,这是美国心理学家格塞尔曾经做过一个著名的实验,被实验者是一对同卵双胞胎。格赛尔先让第一个宝贝在第46周的时候开始每天进行爬梯子训练,6周后,也就是第52周,他爬到第5级梯只需26秒,而在第53周时,没有经过任何训练的另一个宝贝,爬梯还需要45秒,这时候再对第二个宝贝连续进行两周爬梯训练,到第55周,结果他爬上5级梯只需要10秒了。也就是说尽管一个宝贝比另一个宝贝提早训练了7周,训练时间也是另一个的三倍,但是在56周和3岁时,他们两个的爬梯成绩惊人的相似。
这个实验就说明了,提前学习只是在当下有效果,长期看是没有什么大的作用的。为什么孩子到了一定年龄才能上学,之前都被称为学龄前,学龄前的意思就是不该学习学科知识的年龄,就是因为在学龄前是不适合孩子学知识的,如果非要学知识,就会占用了孩子应该做其他事情的时间,对孩子的成长非常不利。当然这个上学的年龄并不是中国人定的,而是全世界的孩子都是有统一的上学年龄的,这是有科学依据的,我们不需要知道具体依据是什么,我们只要按照规定去做就对了。
也就是说,孩子的每样学习都有自己的“最佳发展关键期”,就例如在格塞尔爬梯实验中,第53周到第55周可能就是孩子爬梯的最佳发展关键期,前面对孩子的训练耗时长、费力多,但是结果却跟发展关键期内的短期训练的效果是一样的。所以家长们要知道孩子的每项技能的最佳发展关键期在什么时候,早了和晚了效果都不好。这就像我经常提到的,孩子受挫要趁早、让孩子劳动要趁早、习惯养成要趁早,孩子大了再想改变之前的不良习惯几乎就不可能了。
现在很多学校都会有实验班和超前班,其实在我们国家刚刚恢复高考的时候,中国科技大学就打造过少年班,也就是选出一批智商比较高的孩子,提前完成固定的学习任务,在别的孩子还在上幼儿园的时候,他们已经完成小学的学习内容,小学时完成初中的学习,初中完成高中的学习,所以他们到了十二三岁就已经上了大学了。
北京师范大学曾经对少年班的这些孩子长大后的成就做了研究,发现这些孩子当中,没有任何一个长大后成为了某一个行业中的领袖,例如成为科学家、政治家、企业家甚至是社会名人等等,当年培养的几千人,一个都没有成为大才,几乎都是籍籍无名,当然我们对这些人的要求会更高一些,因为国家对他们的投入也更大,但是结果却并不理想,这就说明了一点,提前的学习并不一定会有特别好的结果。
咱们再回到今天的话题,那么学龄前该干什么?肯定不是学知识,而是让孩子多运动多出去玩,在幼儿园做各种游戏来锻炼孩子身体的大肌肉、手指的小肌肉,因为这段时候是大脑形成的关键期,运动会使孩子形成更致密的神经布线,学知识却不会有这种效果,大脑发育好了就为以后的成才做好了生理基础;还有一方面就是让孩子在幼儿园这个小社会里体验生活,要让孩子知道怎样与小朋友的友好相处,也要学会遇到麻烦时该如何解决问题,还要知道如何去遵守规则,这样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才会更加游刃有余。
文章开头的妈妈觉得自己的孩子在上学后智商倒退了,如果这是事实,那么原因恰恰是她引以为傲的提前学习知识占用了孩子应该有的玩耍时间,导致大脑的神经布线没有那么致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