逢场天赶着闹热,卖了鸡鸭鹅又买了酱醋茶,到日头照得人发晕时,肚子也咕咕叫唤了,于是踱进熟识的豆花店,要一碗水水嫩嫩的豆花,一碟麻辣鲜香的蘸水,再来三两碗堆尖尖的甑子饭,一顿惬意的午饭便可在简单与富足中解决了。
乡亲们的赶场方式一般是这样的:以忙碌的买卖开头,中间是广泛收听本地最扯耳朵的新闻,最后以一顿舒服的豆花饭收尾,一个不大出远门的乡下人由此获得了一次辛苦劳作后的甜蜜休憩。
赶邓公场,乡亲们爱去的是场口余福明开的豆花店,这家开了20多年的夫妻店,一直就没咋变过样子,店子不大,一间厨房连着一间客堂,一口大灶占据了大半个厨房,每天的炒、馏、炸、爆、蒸等十八般武艺就全在几口大锅上施展了。外面团团摆放了大大小小几个蜂窝炉,依次煨了几锅蒸菜、炖菜和烧菜,通常有土豆烧肥肠、笋子烧牛肉、雪豆炖蹄花、藕炖排骨、烧白、粉蒸肉、耙耙菜等,冒着腾腾热气,当然少不了一锅咕嘟咕嘟响开着的豆花。无论你点什么菜,一碗店家自己磨制的豆花总是少不了的,不点都会给你端上来,当然帐是要算上的。
吃豆花,海椒蘸水最重要,蘸子香,豆花会来了一碗又一碗,白米饭来个三五碗,吃得人酣畅淋漓,大呼过瘾。蘸水作料讲究的会用10多种, 少不了油辣子海椒、大头菜粒、细蒜粒、老姜汁、花椒面、葱花、炒黄豆、豆豉、菜油、芝麻油、味精、食盐等。当然,各家店有各家店的绝活儿,反正余福明的店靠了这白嫩嫩的豆花、香喷喷的蘸水赚了不少钱。他家的生意硬是好,从中午可以一直卖到晚上十点,有些老客户,三五人一桌,桌上就是一人一碗豆花、一盘土豆烧肥肠,一盘猪头肉,一碗耙耙菜,一口豆花一口酒,散装的白酒能整半斤,从中午吃到月半弯,吃饱喝足,优哉游哉,醉醺醺晃悠悠各自回家,倒床就睡,一觉醒来,天下大白,过的真是神仙日子。
随着城市化的推进,这类豆花店日渐少了,但老店子仍是很红火。乡亲们离不了豆花饭,它是乡村里最平民的美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