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相如,潇洒俊逸,赋之不世才。
汉文帝元年,司马相如,字长卿,出生在一个成都的富裕的家庭。他小的时候就喜欢读书,特别仰慕蔺相如的聪明才智与为人,就特意的央求父母将自己的名字改为相如,年轻的他容貌迤逦,才学满腹,能写的出一篇好文章,靠着家里的资财,被举荐做了朝廷的郎官,随侍在汉景帝的身边。
剖腹陈述,《子虚赋》出。
汉景帝三年,景帝的胞弟梁王前来朝见汉景帝,司马相如听闻梁王广招宾客,有养士之风。特此司马相如特与梁王门下的门客相识,他为此感到十分的振奋,在景帝身边的抑郁一扫而光。于是他托病辞官,投身到梁王门下,随着梁王一起回到了睢阳。
司马相如的文才,以及他的相貌堂堂,其他门客与他相形见绌,不免生出妒忌之心。于是便有人向梁王进谗言,言道:“司马相如美男之姿,无人能及,但此人举止轻浮,不似忠臣之态。”梁王沉思良久,便使人找来司马相如。问道:“听闻卿之赋极好,然卿之好色亦之,然否?”司马相如泰然自若回答:“小臣并不好色。”梁王又问:“孔孟之道,食色性也,作何解?”答曰:“故如此,孔孟之徒皆能避色。”
司马相如于是引经据典,说服了梁王。梁王便邀请司马相如一同打猎。
面对这样壮观的田猎场景,回到住所文思泉涌,妙笔生花,写出了历史名篇《子虚赋》。赋中借楚国子虚先生和齐国乌有先生的相互夸耀,描绘了狩猎的盛举和壮丽。
梁王得到此赋,大为高兴,赞赏司马相如,使他名声大噪。
一曲凤求凰,佳人得此意。
好景不长,梁王去世,司马相如不得不回到家乡,但他家已然没落。临邛县令王吉与司马相如颇有交情。于是邀请司马相如来他的地方做客,待他如上宾,朝夕前来探望。
今日当地富豪卓王孙听说县令请来了贵客,便趁机好好巴结,邀请县令和司马相如,时过正午,仍不见司马相如到场,县令急忙亲自前往探视,他见司马相如并非有疾,只是不喜俗套,县令强邀他一同上路。
司马相如入场被邀弹奏一曲,他推辞不过,却才坐于琴边,抚琴一首凤求凰,原来司马相如早知卓王孙有一爱女卓文君在家寡居。卓文君才貌双全,通晓琴声,便以此来倾诉自己的爱慕之情。卓文君也早就目睹过司马相如的风采,听晓琴音不禁芳心暗许。
一对痴情男女不禁为此离开临邛,前往成都,也算得上是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回到成都的他们,面对的是家徒四壁,他们卖掉车子,买了一个酒馆,文君当垆卖酒相如,司马相如挽裤下力,生活也算得是幸福。
后来卓王孙知晓之后,觉得丢脸便闭门不出,好在卓文君的几个兄弟,也是通晓事理的人,他们劝父亲,成全他们,最后卓王孙给司马相如家仆一百人,以及卓文君的嫁妆,司马相如便与卓文君在成都过上了幸福的富翁生活。
大人一赋适得其反。
景帝驾崩,武帝即位。一次武帝诵读,《子虚赋》后赞不绝口,狗监杨得意于是举荐司马相如,汉武帝下令朝司马相如进宫,在和他的交谈当中,武帝听得如痴如醉,有相见恨晚之意。最后,司马相如说:“《子虚赋》虽为臣所作,不过臣所写都是诸侯是不足为奇,臣愿为陛下写一篇更为气势恢宏的游猎赋。”
于是司马相如不久完成了《上林赋》,其中歌颂了大一统的中央皇朝无可比拟的气势与威望,其他诸侯不足为提。最后对帝王还有劝谏之意。
汉武帝闲暇时常与司马相如谈论,《上林赋》与《子虚赋》,司马相如听出汉武帝似乎有求仙问道之意,故写一篇《大人赋》劝谏,武帝观后飘飘然有凌云之志,似遨游于天地之间,这或许与司马相如的本意是相反的吧。
一篇封禅文,表达忠心意。
公元前118年,司马相如去世,享年61岁。汉武帝托人去看望司马相如,并要求带回文章供他观赏,看望他的人并未在他家中发现一篇文章,只从他妻卓文君手中获得一篇封禅文,汉武帝看了文章之后,便立即着手,召集人员举办封禅大典。
在此次封禅大典中,武帝在全国挑选的一百多位文学与禅学高士为文,但,均不及相如《封禅书》之一二。
这令武帝对已逝的当朝奇人司马相如倍加折服。诵读相如的辞赋,成了武帝晚年一个独特的嗜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