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把时间当作朋友(第3版)
评分:豆瓣评分:8.4
作者:李笑来,原来新东方老师,自称“比特币首富”,东北人,本科学财会,毕业干销售,惯于洞察他人心理,阴差阳错成了留学考试名师,授业解惑,乐此不疲。著有畅销书《TOEFL核心词汇21天突破》、《TOEFL高分作文》《新生-七年就是一辈子》《把时间当作朋友》——常年位于同类图书销售排行榜首。
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时间2013-10。 字数17.5万字
内容记录:
本书从心智成长的角度来谈自我积累,作者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事例,告诉我们如何打开心智,如何运用心智来和时间做朋友,从而开启人生的成功旅程。
Part 1:
抛出问题:所有人的困境什么?有什么影响?如何解决?
问题:任务都有一个最后期限,时间却永不停歇,每个人都会面临“没有时间”、“来不及了”的困扰
慌乱:在各种琐碎事情中流逝的时间,使人感受到的慌乱,进而影响思绪与判断
解决问题核心观点:时间是不能管理的,需要管理的是我们自己,解决问题的核心思想只有一个——一切都靠积累。只要能够真的做到“用正确的方式做正确的事情”,那么时间是你的朋友,陪你亦步亦趋走到最后的朋友。
Part 2:
何谓心智?
一个人的心智就是其过往获得的一切知识和经验的总和(包括基于这些知识和经验造就的思考方法和思考模式)。
影响一个决策的原因相同,但是心智的差异,导致选择不同,得到的结果不同。
Part 3:
认清无法改变的“现实”
速成绝无可能,人们期望速成的根源:一方面是自己的欲望无限,一方面是要完成的事情太多,一方面是自我满意度不断下降,这就是人们总是不由自主的期望速成的根源。我们能做的就是告诉自己,接受现实,我有不足,我需要时间,我没法一蹴而就。
交换才是硬道理,用“我有的”交换“我要的”,如果发现,“我要的”无法用现在“我有的”换到,但是又是必须、必要的,那么就需要我们认真考虑,用什么方法/手段积累“我有的”。最坏的结果就是我没什么都没有,但是我还有时间、还有精力、还有正常的智商就足够了。相信只要努力、只要勤奋,机会总是存在的。
完美永不存在,接受完美不存在的事实,我们能做的只是无限的接近完美。
未知永远存在,当有问题解决不了时,可以先把它记下来,然后继续前行。注意,一定要把问题记下来。继续前行,并不意味着忽略这些问题——它们已被记录在案,也由此才能获得被重新审视的机会。不一定当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因什么由头,它们之中的一部分就突然有了明确的解决方案/答案。当然,最可能是你一直在积累,你一直在成长。
现状无法摆脱,就接受它,接受现状才是最优策略——有什么做什么,有什么用什么;做什么都做好,用什么都用好。
与时间做朋友,就是“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
Part 4:
如何用正确的方法做正确的事情(也就是如何运用心智和时间做朋友)
1、管理相关
估算时间,如何提高估算时间的能力?就是做任何事情,都要先考虑其熟悉程度/陌生程度,再根据判断估算完成任务所需要的时间。
及时开始,永远不要问什么时间开始才好,因为答案只有一个“现在”
直面困难,做困难的事才能有效提升。
关注步骤,做任何事情之前都有考虑单个方面:内容(what)、原因(why)、方法(how)。这3个方面中最为关键的实际上不是内容,也不是原因,而是方法。思考方法需要从领悟内容入手,不停地细分、拆解任务,而且越具体越好,直至每个小任务都可以由一个人独立完成。
并行串行,将要做的事情写出,并分析那些是串行,那些是可以并行,比如:跑步的时候听有声读物,坐车的时候看书等,但是要保证的是一个机械性的操作搭配一个非机械性的操作。
感知时间,通过「事件-时间记录」(不记录感想、感受,只对事件本身和所用时间的记录)的方法,来精确感知时间,例如:2021年7月29日,北京市,读《把时间当作朋友》,1.5小时。工具:mr time
制定预算,将事情拆分后,划分优先级,然后估算完成时间——强迫自己理智一些,就会知道:无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有趣,都不应该去做;而有用的事情,哪怕非常无趣,都应该去做。
计划,做事要有计划,但是开始的时侯计划时间不宜过长,过长的计划容易失败,可以逐渐延长计划;
有些事情也可以不需要计划,原因主要有两个,除了前面提到过的“任务其实非常简单”之外,另一个原因是“初始状态下,我们往往并没有能力去制定合理有效的计划”
列表,习惯使用列表,保证列表随手就可触及,但是最重要的任务永远只有一个。
流程,在简单的事情也要有流程,养成安流程办事的习惯。
预演,任何事情前需要预演,任何动作演练到一定的次数,就能准确的完成,甚至是在无意识的情况下。
验收,我们应该在做一件事情之前,建立验收机制(验收标准),标准合理的验收标准可以让我们在完成时对照,并让我们注意更多的细节,进而更多的思考,并不由自主的更为专注。
2、学习相关
效率本质,效率的本质其实是学习,学习是投资回报率最高的行为,千万不要拒绝学习。
基本途径,学习的基本途径——阅读
主要手段,除了“试错”、“观察”、“阅读”之外,“思考”,准确地说,“正确地思考”,才是获取真正意义上的知识的主要手段
经验局限,经验,不能否认他的重要价值,但与此同时必须认清“经验”的局限性
自学能力,了解自学能力的基础是阅读理解能力,检索能力需要建立在熟练的阅读理解能力之上、写作能力在自学能力中占比很重、要有开放的心态避免选择性输入、了解学习的进程及收获曲线。
3、思考相关
勤于思考,要勤于思考,不能尽信权威
思维陷阱,导致人们犯下逻辑错误的最重要的原因只有两个,概念不清、拒绝接受不确定性
举证责任,“谁主张,谁举证”
案例局限,”案例教学法“是哈弗商学院“承认有缺陷但不得不使用“的教学方法,它有一定的局限性,在使用案例说明道理的时候,要时刻注意案例和结论之间的实际逻辑关系,尽量避免以偏概全。
辨析感悟,其实每个人都应该分清“道理”和“感悟”差异,“道理”应该是普适的,而“感悟”只是来自个体经验,不是说“感悟”没用,是很多“感悟”有局限,甚至可能是有很大的误导性。
与其关注成功者,不妨反其道而行之——努力从失败者身上汲取经验
辅助工具-语言,语言中要拒绝使用“我认为、本来就是、我觉的。。。。”等找借口的开头语,以下一些句式经常使用,有助于独立思考习惯养成,并且有刺激思考作用
……是一回事,而……是另一回事
……和……其实根本不是一回事
……不一定……
……可是,这并不意味着……
……也许还有另外一种可能性(解释)
……看起来像……可是……
……而事实却可能远比看起来的更为复杂(简单)
……然而,(这个论断)反过来(陈述)却不一定成立,因为……
……其实很可能与……根本就没有任何关系
……和……之间不一定是单纯的因果关系,它们也可能互为因果
……和……之间的比较也许没有任何意义
……其实不过是表面现象,其背后的本质是……
……有一个通常被忽略的前提
……尽管听起来很有道理,然而却完全不现实
……也许有人会说……但是这种质疑却……
4、交流相关
学会倾听,为了真正做到有效倾听,最需要克制的就是“过早质疑”
说与不说,1)、一定要想办法不时做出令人敬佩的事情,这样就会有人主动找你做朋友。2)、通过努力、通过积累成为能说更多话的人
勤于反思,我们需要反思,并且要常常反思,反思需要注意的
1)、需要知道经验是有局限性的,尽可能了解事实。
2)、在运用经验时,要时时刻刻保持警惕(经验可能是错的)
3)、培养并保持做记录的习惯(尽管有些是因习性/本性而生的,做记录也不能避免)
4)、通过观察和阅读,汲取他人的经验,是扩充自我有限经验的最好手段。
5)、类比思考几乎是跨越已知于未知之间鸿沟的唯一手段(比如:地球的构造跟煮熟的鸡蛋差不多)
5、应用相关
兴趣,一定要问清楚自己一个问题,我不喜欢做这件事情是不是因为这件事儿我并没有做好,如果是那就要想,做好这件事情究竟对自己有没有意义?如果有,那就努力做,直到做好为止——没有其他选择。如果已经做的很好了,但就是不喜欢,那就直接换一件事情。
方法,方法固然重要,但是比起“用功”来说,方法几乎可以忽略不计,与其不停的寻找“更好的方法”不如马上开始行动,并坚持投入时间
痛苦,遗忘痛苦是大脑的自我保护功能,可以将自己遇到的尴尬及痛苦记录下来,来提醒自己不在同一类事情中犯错
比较,快乐和幸福不需要一定建立在比较的基础上,去追寻那些不需要比较就可以获得快乐或幸福的事情上
运气, 1)、弱者相信运气,强者只究因果——爱默生。2)、机会时时刻刻都在我们身边,关键在于我们有没有足够努力,做到“万事具备,只欠东风”
人脉, 1)人脉固然很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所拥有的资源。 2)、只要正常的努力,并且耐心和时间做朋友,很容易就能成为至少一个领域的专家
灵感,不要无谓地相信什么“突然闪现的灵感”的存在。灵感这东西,就算存在,也不会是平白无故出现的,而肯定是有来历的。灵感的出现,只不过是“量变到质变”的那一瞬间突然绽放的铁树之花。
鼓励,当我们不停地鼓励所有人的时候,最大的受益者其实是我们自己,因为最终我们会发现,自己开始进入一种他人无法想象的状态,成为一个不需要他人鼓励的人。这一点很重要。因为很多人之所以做事裹足不前,浪费时间甚至生命,原因就在于他们是必须获得别人的鼓励才敢于行动的人。
效率,任何人都不可能100%地有效率,至少不可能总是100%地有效率。
自我证明,证明自己本身没有任何错,但是“证明自己给别人看”是最浪费生命的一种行为。一个人出色与否,无需证明别人自然会看到。
Part 5:
相信积累,就是相信复利
每天进步一点点,不等于收获就是365点,而是可能是P(1+i)365 ,其值取决于每天进步的量(i)和起步时的实力(P)。
不要怕麻烦,也不要和怕麻烦的人一起/交朋友,自己养成不怕麻烦的性格,才可能拥有耐心。耐心则是在任何工作、学习上获得成功的前提。
赞同观点:
1、我觉得兴趣并不是很重要。只要一件事儿你能做好,并且做到比谁都好,或者至少比大多数人好,你就不会对那件事情没兴趣。(概括说:往往不是有兴趣才能做好,而是做好了才有兴趣)
2、绝大多数的成功与智商没有任何关系,所有的失败都与且只与时间有关。
3、所有的成功,本质上都是一样的。先花上相当的时间和精力去锁定一个方向或者目标。确定它现实可行之后,运用心智的力量,在这个方向上投入更多的时间,比更多再多一点的时间。把时间当作朋友,一路前行。当时间陪伴你足够久的时候,它自会给你的耐心相应的回报。
名词解释:
1、艾宾浩斯记忆规律曲线:遗忘在学习之后立即开始,而且遗忘的进程并不是均匀的。最初遗忘速度很快,以后逐渐缓慢。他认为"保持和遗忘是时间的函数",他用无意义音节(由若干音节字母组成、能够读出、但无内容意义即不是词的音节)作记忆材料,用节省法计算保持和遗忘的数量。 [1] 并根据他的实验结果绘成描述遗忘进程的曲线,即著名的艾宾浩斯记忆遗忘曲线。
2、举证责任:是指民事诉讼当事人对其提出的主张中须确认的事实,依法负有提出证据的义务
3、自利性偏差:把功劳归于自己,把错误推给人家。
4、七宗罪:贪婪、淫欲、饕餮、嫉妒、懒惰、傲慢、暴怒
5、双盲测试:是指在试验过程中,测验者与被测验者都不知道被测者所属的组别(实验组或对照组),分析者在分析资料时,通常也不知道正在分析的资料属于哪一组。该词通常用于医学领域,用于研究新药的效果。同时,该词也常用于市场调研、系统评估等领域。
6、鸡尾酒会效应:指人的一种听力选择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力集中在某一个人的谈话之中而忽略背景中其他的对话或噪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