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九江大败后曾国藩差点儿自杀
曾国藩率师进攻江西,主要有2个方面
1、迫于皇帝的严旨,不能抗旨
2、考虑湘军在两湖的一系列辉煌胜利后,曾国藩有点过于自信,认为如果乘势东下,也有可能扩大军事战果
失利的原因也有以下几点:
1、湘军节节取得胜利,但由于长驱直进,兵力已疲、但曾国藩在屡次大胜之后,有些扬扬得意、轻视对方实力
2、太平军此次战役改变了战略布局、缩短了战线,集中了兵力,加强了指挥,消除了战线过长、兵力分散的弱点、做好了充分战斗准备~
最后的结局可想、惨不忍睹
太平军只守不攻、或定时轮番小船骚扰小进攻、湘军在中计后进入翻阳湖~两军交战、湘军失利被困、水师纷纷逃窜,船只损失无数。
更严重的是,曾国藩自己的座船也被太平军攻占俘获,曾国藩管驾官、监印官全部死亡,船上存放着他带兵历年以来的重要文件以及书信日记,至此“文案全失”。连皇帝赏赐他的白玉四喜扳指、白玉巴图鲁翎管、玉靶小刀、火镰等东西,都成了太平军的战利品。连曾国藩自己也差点成了太平军的俘虏
反思:在生活中、职场上、商场上、我们会不会因取得一些过人的成绩、成功、开始得意洋洋、骄傲、自满?
二.曾国藩与胡林翼的因缘
曾国藩比胡林翼大一岁,他们都是湖南人,而且同属长沙府,是货真价实的老乡,曾国藩刚到北京之时,胡林翼也正在翰林院,两人做过一段时间的同事、胡林翼情商极高,善居人下
曾国藩本着“欲立立人,欲达达人”之旨,慷慨地放胡林翼西上,助他成就功名。大力提携他
初期的胡林翼手中不过600个贵州勇士,曾国藩为了保证他回援成功,从紧张战事中,拨出石清吉部与王国才部数千精兵交给胡林翼,让他凑成了一支6000人的队伍。这6000人的精兵,后来成了胡林翼起家的重要资本。
后来的胡林翼在一年之内由知府、道员、按察使、布政使、巡抚,连升五级。而在当时的胡林翼实力远逊于曾国藩、但在江西失利后、胡林翼成了曾国藩的上司领导、
曾国藩对此也感到很意外。自己梦想多年而不得的职位,部下胡林翼却如此轻松得到了。胡林翼成了湖北巡抚后,胡曾二人虽然名义上是平级,但是曾国藩是以在籍身份带兵,胡林翼则获得一省实权,曾国藩的地位已经处于胡林翼之下了。由此可见咸丰对他的信任远过于曾国藩。
江西困境“大彻大悟”读到这里,才真正感觉曾国藩是一个了不起的人,一个君子,清朝最后的儒将。助胡林翼功成名就,属下官居自己之上:不妒,不嫉,不尤,不怨,全然从湘军天下考虑,曾国藩胸怀坦荡真属人间大才
反思:想要取得成就,先让别人取得成就。懂的换位思考,成就他人。在现在职场中能做到像曾公这样的还是少、像咸丰皇帝这样的领导、在职业生涯中都会有少数遇上~当然咱们有问题首先也要先学会检讨反省自己~~
三、拿掉兵权、蛰伏两年,完成“脱胎换骨”
曾公一路走来,所经历的那些事,“京城之耻、长沙之难、靖港大败、江西之困”,若真没有“打脱牙和血吞”的抗打击能力,都还来不及对现实还手,就已经败的一塌糊涂。
有时候,面对人生的苦难和煎熬,想想上天给你留下眼前的坎,势必都会让你迈的过去,你今天看似末日的,经历过后,也未必不是人生宝贵的财富。
大彻大悟反省自己:
曾国藩在官场上一再碰壁,碰得鼻青脸肿,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咸丰皇帝的小心眼和大臣们的多私心
2、还有他自己的个性脾气、气质风格上的诸多缺陷
3、他的为人处世,总是怀着强烈的道德优越感
4、自以为居心正大,人浊我清、锋芒毕露
5、说话太冲,办事太直,引起他人的反感
6、做事听不进别人意见,所以也就没人愿意给他出主意
曾国藩也越来越清楚地看到了自身的致命弱点:太自傲、太急切、一味蛮干、一味刚强。
在行事过于方刚者,表面上似乎是强者,实际上却是弱者。这片土地上真正的强者,是表面上看起来柔弱退让之人。
曾国藩指出自己为人处世的四大缺点:
1、偏激
2、好名,也就是过于重视获得好名声
3、喜欢公开批评谈论别人的过恶
4、做事有始无终;待人接物过于怠慢。
清晰认识到后改正的四条:
1、做事平心静气,更多地考虑他人的心理
2、站在他人角度立场想问题;更多地揄扬他人,表扬他人的长处
3、做事有始有终,越到后来越慎重
4、接人待物要更诚、更敬
曾藩后来出山、他的朋友们惊讶地发现,说他变了,变得大家几乎不认识了。
他变得和气、谦虚、周到了、和那些庸官俗吏一样注意礼仪排场
反思:相信每个人在年轻时都有过曾国藩以上为人处事欠缺的那个阶段、处事偏激、锋芒、公开评论他人、但随着年龄越大、阅历丰富、自我认知的能力提升、为人处世的态度也会改变、通过一些事情、懂得常反省自己、慢慢完善自身是有必要的~~
最后,如果喜欢小编的文章,欢迎转发和关注我的简书。
2019/3/2 周六 大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