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的时候成绩拔尖,初中由于英文基础差,眼睛又近视,还沉迷于漫画,着实耽误了两年功课,还好初三熬出了黑眼圈,把中考成绩赶了上去,就读了市里最好的高中。
上了好高中,我便洋洋自得,功课上又懈怠了。读高中的时候,有几次偷懒没有背课后单词,在做作业的时候就不会了,问同桌这是什么单词。同桌小学霸瞥一眼说这不是学过的吗,就是Xxxx,你翻下课本。遇到过两三次之后,我便不再问她,也不去查,看到生词就默认为是学过的,只是我没背过。根本不去分辨这是大家都没有学过的,还是只有我没学过。做不来的作业也不去查一下,直接抄前后左右桌的。显而易见,那个学期,我的英语成绩非常惨烈。
为了保护自己那点脆弱的自尊心,我宁可相信只是自己没去学而差,不愿意承认自己也许学了也不见得比别人好。
而且那时,我还有一种莫名的自信,觉得只要自己肯学,就一定能快速超越其他人。所以当老师说起“黑马”的时候,我就觉得是在说我。
不愿意下笨功夫慢慢提高成绩,也不愿意照着好像一直瞧不上自己的老师的方法尝试,蒙着眼睛横冲直撞,最终成绩一塌糊涂。而我,最后却把这一切,怪罪在当时的班主任身上。天真的我以为,换了文科班,我就一定能快速得到我应有的位置。
事实上,分班以后,我的成绩的确一下子就变好了,这一方面得益于我比较好的语文功底,另一方面也是心态放松了,所有的新老师看上去都那么和蔼可亲,所以更愿意去学去努力。
这也是我学习上的一大弊病,看老师合不合胃口决定自己要不要努力学。
高二的成绩一直在中游浮沉,日子过的还算惬意。还有空去看个电影打个篮球。到了高三,差距就慢慢拉大了。周围的学霸学神们,纷纷开始显露出他们扎实的功底和稳定的发挥,而我,则开始了动荡中名次逐渐下降的命运。
再想努力的时候,发现要补的内容太多,时间根本来不及。大家知道的,高三,那就是题海战术。在你已经掌握基础知识的前提下,通过各种练习、考试,来加强对知识点的印象。而且还有新的知识也要学习。如果要一边跟上高频次的卷子轰炸,一边重新回头去梳理知识结构,一边巩固新的知识,对一个17岁的女孩来说,就像是让一个刚入门的烘焙小白隔天就去做一场婚礼的甜品台,虽然有烘焙食谱在手,但是要学习、熟悉和实操的话时间来不及,真的非常难。于是,我再一次缩了回去,抄卷子抄作业应付老师,在学校和家里都努力装出努力的样子,实际上早就看透自己根本做不到任何进步的,我能维持着不垮就已经耗费全力了。
等到高考结束,也便只能听天由命了。所幸还算争气,考上了大学。只是这大学,并不是我喜欢的学校。只是那时,即便后悔,也早已没有了复读的勇气和底气。
读书时偷的懒,一环扣一环,便被我自己放纵成了一条下坡路。去了十分普通的大学,混沌度日,毕业了不屑于考研考公务员,硬是要靠自己去闯荡。找工作的时候被人挑三拣四,好不容易有个安稳工作却收入微薄,才知道人生不易,便铆足了劲考公务员。一考考了三年,一年比一年成绩好,终于在毕业的第四年考上了编制。之后日子顺遂了些,便成家、生娃,有了现在的我。
我吃过懈怠的亏,便想让自己保持学习的劲头,也备考过司考,但许是日子安逸了,备考动力始终不足。直到现在,参加了剽悍营,参加了日更团,我仿似找回了一点点初衷。
从一开始,我便是要强的主。只是傲慢、懒散、懈怠、安逸,让我不知所措,让我无从下手。其实,学习又有何难,不过是知道自己不知道,便去学;学一点是一点,学到哪就是哪。不要想一口吃成胖子,一朝变身黑马,耐着性子,一点一点去知道,去练习,去记牢。学英语如此,补功课如此,备考司考如此,保持日更亦如此。
世上哪有那么多的天纵奇才,不再指望自己一鸣惊人,还是安安心心码文实在。一日复一日,看着自己写出的文字,便也有未曾虚度光阴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