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的第二章就有些欢快的气氛了。
热闹的盛会,如:跳大神;唱秧歌;放河灯,野台子戏等,丰富着这个平淡平凡的小城人们的精神生活。在萧红细腻的笔下,一种蒙太奇的影像徐徐展开。
01跳大神
跳大神,萧红写得真是形象,大神的动作,大神的表现,还有说话的步骤,简直活灵活现。小时候,我们也经常有跳大神,我亲眼见过,也听人详细的描述过,和萧红的描写竟丝毫不差的,不知道是不是大神都是一样的跳法呢。
这让我想起,影视剧和书上形容洪秀全拜上帝教,上神附身的时候,就是先哆嗦,哆嗦一阵,然后开始打颤。
可是送神的这一段,我的记忆里是没有印象的。但就是这一段的描述,是比送别更凄清了。不知道为什么,送神会这么悲凉。
“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她说,若是在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大概世间所有的送别,都会别梦寒吧。
02 放河灯
七月十五是鬼节,呼兰河的习俗是放河灯。本来是给鬼放的灯脱生的,对人们却又是很盛大欢快的。除了瞎子,呼兰河小城的人们都会出来看,将河岸围得热热闹闹的。千百只的河灯照得河水幽幽地发亮,金忽忽的,亮通通的。“真是人生何世,会有这样好的景况”。
老家的农村,鬼节是天黑不要出门,怕是被鬼附了身。每个地方的风俗,虽然过得形式不一样,但对孩子们来说,这些童年的记忆却是很深刻留在脑海里的。
03 唱大戏
说到唱大戏,我想起中学课文有一篇鲁迅先生的《社戏》。我记得文章里就说看戏很无聊,都没有一起吃烤地瓜印象深刻。这样的活动对小孩来说,不是看戏唱的如何新奇,那会的热闹是可以和很多小朋友能在一起玩。
但萧红写的这一段却几乎没怎么写戏份,全是看戏的人。有因戏而成就姻缘,有因戏嫁出去的女儿得以热热闹闹的回娘家。
在旧习俗里,出嫁的女儿是不能随便回娘家的,几十年都不回的也并非不常见,借着看戏的由头,回娘家该是多么高兴的事。
04 逛庙会
小时候,我最喜欢的也是逛庙会。这是除了过年最热闹的时候了。在秋收农忙之前,县城就有十来天的庙会。不知道过去是不是有庙,我小时候,那会已经没有庙了,庙会就是一个热闹的大卖场,这会儿,天南地北的商家,都会来。趁着这物品最丰富的时候,准备出嫁的女子,就会去买嫁妆。开始处对象的男女,也正是男方给女方买礼物和逛街,彼此相处的好时候。
麦家说过,小说家终其一生的写作,都是在向童年里寻找。萧红在生命的最后完成的这部《呼兰河传》不知道是不是在孤寂的时光里,在寻求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