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朋友:
大家好!
我今天想跟大家聊聊语文学习的问题。但是语文学习又不是一个孤立的问题,又与其他许多的方面联系在一起。我认为就一个关键词,那就是尊重。
一、要尊重你的家人和孩子。
有一本书叫做《为何家会伤人》,是心理学家武志红写的,其中讲到了家会给人以温暖,同时家也会给亲人伤害,许多同学学习的问题,最后都可以从家庭的关系和氛围中找到问题,找到根源。因为武志红是个心理学家,也是个心理咨询师,从经历过的许多的典型的案例总结出来了这个规律。比如说成绩出来了,有的家庭一味的肯定,一味的否定都不会有好效果。尊重,那就是用平静的心态,信任的心态给孩子良好的氛围,引导他认真去面对问题,心平气和地去分析总结,而不是简单粗暴地用“人比人气死人”的方式给自己的孩子下一个非常伤害自尊心的结论。比如这次的成绩与半期的等级划分的标准不同,不能说明升降问题。尊重不是溺爱,尊重不是护短,尊重孩子是为了让孩子自尊自信。尊重孩子是为了给孩子下一次的进步打下坚实的基础。有时候,适当地批评孩子,是让他能够自己警醒,认识不足,勇敢地面对自己存在的问题,两者都不能过分,过犹不及嘛。
二、要尊重教育的客观规律。
现在各种流行的家庭教育理念比较多。有时候,我们听讲者容易犯的错误,就是不去辨别理论是否适合自己。而只去考量演讲者的地位,学识,文凭,喜欢的人有多少,等等。语文方面的学习理念也比较多,怎样选择才是一个大问题?适合自己的孩子情况才是最重要的,能真正解决自己孩子的问题的理念才是最重要的。我认为那就是要尊重教语文教育的最基本的客观规律。马克思主义哲学里面有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对立统一,规律简单的说,就是任何一个好的理念里面都有好的,有不好的,这就需要我们自己去根据自己孩子的情况去选择。量变质变规律,那就是熟能生巧,我们讲双减,只是减掉过重的课业负担,如果我们误解双减,减掉了最基本的学习条件,就会损害孩子的学习效果。打个比方,我们每一个人的学习任务相当于一锅水。火候不够他就开不了。火候,那就是我们付出的努力量,把水烧开就是我们的结果,就是质。
三、要尊重知识。认真完成应该完成的必要任务。
尊重知识是一种态度。家长不一定要掌握某一项知识,但是一定要学会和教会子女尊重知识。任何一个时代都有许多高知的孩子,不一定发展的好;也有许多文盲的孩子发展得比较好,还有许多父母发展好子女也发展好,究其原因,他们都是尊重知识的。以前上学老师最喜欢给学生的评语是学习态度端正。虽然是一句套话,确实也是一句最重要的话。说明了态度决定一切。比如说我们这一次的作业,实际上是一个分层作业,完成作业最重要的是他用什么样的心态完成自己的作业,心态好,用心完成收获就大,心态不好,应付了事,收获就小。
最后,我再次强调一下尊重。你尊重家人,你才能给孩子营造一个良好的家庭氛围。你尊重孩子,孩子才能养成尊重别人尊重你的习惯。尊重规律,学习做事才能少走弯路。你尊重知识,孩子对知识才有一种敬畏感,学习才不会浅尝辄止,停留在表面上,才能深思熟虑,体会到学习本身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