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每一件事,都在问问题,问题是这些问题是自己无意识的反应还是周全思考后的选择!
也带出来了两种人:学习者与评判者
评判者在问评判者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泥潭;学习者在问学习者的问题,最后的结果是自由。
同一个世界,不同人有不同的看法,也就是不同的世界观, 以为看到了这个世界,其实只是世界观而已 .
用世界观去看世界,所以觉得一切不顺意的都是它错,该责怪谁,它们怎么不去这样做;也或许自己的否定而判断对他人的否定,自己不愿意做,所以别人也不会愿意做。
书中提出学习者与评判者不同的主导情绪: 评判者 , 自我保护; 学习者 , 好奇心强。
评判者在问自我保护的问题,假设的问题;学习者在问好奇心强的问题,去探索更多的可能性。
书中提供了一个 “选择地图”, 遇事的正常反应是评判者,已经知道了答案, 无需去探究;但是可以选择,通往学习者心态 . 好奇心是通往学习者心态的捷径 .
那怎么样通往学习者心态?
接受评判者,修炼学习者。3 步:
•1、接受评判者
•2、从评判者心态走入选择心态
•3、进入学习者
1、接受
接受评判者的心态,是不是给自己或他人假设? 接受了才能觉察!
2、从评判者心态走入选择心态
ABCC 选择法
•A(aware)觉察 我现在是处于评判者状态吗?
•B(breathe)深呼吸 我是不是需要停下来,退后一步,更客观地来看这件事?
•C(curiosity)好奇 我是否了解所有的事实?到底发生了什么?这是我要的感受吗?这是我想做的吗?
•C(choose)选择 我更希望自己怎样做?我的选择是什么?
3、进入学习者
学习者提问:
•1、我想要什么?
•2、我有哪些选择?
•3、我都做了哪些假设?
•4、我该承担什么责任?
•5、这件事我还可以从什么角度来看?
•6、对方在想什么,感受如何,他想要什么?
•7、我错失了什么,或者我在逃避什么?
•8、从这个人身上或这件事本身,我能学到什么?从这个错误或失败中,我能学到什么?从这次成功中,我能学到什么?
•9、当前最有意义的行为步骤是什么?
•10、我应该向自己或他人提出哪些问题?
•11、我怎么才能把这件事变成双赢的局面?
•12、有什么样的可能性?
第一步到第 3 步,提问改变了,所以《改变提问,改变人生》
书中列神学家约瑟夫·坎贝尔所说的一句话:你被羁绊和失足之地,即是无尽宝藏之所。
更有意思的是:在被羁绊和失足之时,宝藏是不是还可以被挖掘出来?还是不断的重复一样的失足?
学习者心态或许是关键!
书中一金句:改变,从希望发生改变的那个人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