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一旦松弛下来,就不容易再进入紧张状态,无论干什么事情都是这个道理。
本周作业:
一.总结误判心理学
1.生物的演化总是向着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反过来思考所谓的“误判心理学”有何积极意义?哪些是可以继续利用的?剩下的是否可以改变?如何改变?
生物的演化是适者生存,总体的方向是适应当时的环境,而并没有越来越简单的意思,因此有利于生存的方向发展并不是越来越简单。从草履虫等单细胞生物,到如今复杂的生命体,生命的进化是越来越复杂,而复杂的生命会形成基因记忆,写入我们的基因,让我们更好的适应环境的变化。
我们研究误判心理学,是为了更好的感知环境的变化,提高我们的生存能力。
个人认为这些误判心理学都是可用的,虽然芒格的说法和心理学的说法不一致,但是很多表述的意思是一致的,在个人目前的认知水平上还没有办法只是通过自己的想象加以筛选,这让我想起了少不听李宗盛的话来,现在再来听李宗盛的歌,突然发现好多共鸣。等结合后续知识的学习,可能会对芒格的误判心理学有更好的吸收和借鉴。
2.人类社会性动物,和其它人产生的连接越多,越容易获得指数级的反馈。而另一方面,健壮的心理要求人们具有独立的人格。那么,如何区分“个性”的价值?如何看待“共性”的意义?
个性的价值就在于避免乌合之众,并没有任何人说过,和别人产生的联系越多是依靠泯灭个性来实现的。而恰恰相反,除了有利益纠结的交往外,很多的交往是通过,发现别人身上所不具备的优势而产生的连接。在一团和气的共性中,常常会导致重大失误的出现。
共性的意义,是为了寻找舒适感,发现别人以自己身上所拥有的共同的东西,能让自己获得更多的亲近感。所谓物以类聚、门当户对都是这个道理,谁也不愿意和一个整天和自己抬杠的人交往生活,这其实都会造成误区,一个个人认知偏见的误区,为什么万维钢老师说要让自己脱离舒适区,共性意味着舒适区。
3.快乐是感性的过程,是否都可以通过理性逻辑来实现?
这种说法存在一定的问题,快乐是一种情绪,是一种基本的知觉,本身就体现了大脑的认知和评价, 本身就包含了理性。可以思考一下你的快乐来源,其本身都要经过大脑的认知,才能体会到快乐,而不是依靠感官。
4.检视你以上问题的思考过程,是否存在盲点和逻辑错误。
盲点是主观看法较多, 没有严谨的逻辑推导过程。主要源于,知识不系统,没有成为体系。
二.写出你对目前群氛围的看法,以及对自己读书的评价。
自从进入穷查理宝典之后,感觉读书的氛围一下松弛了下来,造成整体的拖沓。
最近,读书效果不好。主要还是,读书时无法专注,不及时总结,没有很好的应用,造成读后就忘了的情况。
我想,大家是不是可以,列一下明年的书单?然后,看大家在哪些书可以寻找共性。咱们也列书单,定计划,定时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