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阅读一本书》
作者:莫提默·J·艾德勒、查尔斯·范多
回顾之前读过的书单,满满一列,但始终觉得自己阅读的收获与所付出的时间相比略小,不禁问自己:你真的知道如何阅读一本书吗?想要知道怎么阅读,就得向真正的读者学习,读完这本书后发现我们阅读一本书的时候可能大部分时间处于被动阅读的状态,浅层次的接收作者呈现的外在内容,阅读的过程中很少主动思考、关联作者文字背后传达的中心思想。
本书将阅读分为四个层次:基础阅读、检视阅读、分析阅读、主题阅读,后面的层次包含前面的层次。基础阅读是阅读的准备阶段,一般这个阶段有老师在旁边指导阅读,小学到高中属于基础阅读阶段。检视阅读是有系统的略读或粗读,主要浏览书名、目录和索引,大概了解书籍的内容。基础阅读和检视阅读是进入分析阅读的前提条件,分析阅读是我们从被动阅读转变为主动阅读的关键,所以想更加高效、深入的阅读一本书,必须掌握分析阅读的三个阶段。
分析阅读的第一个阶段是找出一本书在谈些什么,将一本书先进行分类,属于论述类或虚构小说类的书,然后列出全书的大纲,最后确定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或观点。第二个阶段是诠释一本书的内容规则,根据大纲从相关内容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确定作者已经解决哪些问题,还有哪些问题没有解决,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有解决的问题。第三个阶段是评论一本书,我们可以表达赞同或批评,但必须在我们已经读懂的情况下进行评论,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别人的成果。
2.《设计心理学1:日常的设计》
作者:唐纳德‧A•诺曼
这本书由全球最具影响力设计师之一的诺曼博士撰写,该书除了给各行各业的设计师观摩学习外,普通大众也是这本书重要的目标受众。作者将认知心理学和行为学等多学科的方法融入到设计原则中,通过大量的经典设计案例提醒设计师坚持以人为本的设计哲学,并找到用户内心真实的需求。诺曼博士也试图将大众转变为优秀的观察者,引导大众发现糟糕的设计,同时慢慢学会欣赏优秀的设计。
全书都在阐述七个基本设计原则(可视性、反馈、概念模型、示能、意符、映射、约束)怎样更好的融入到日常用品中,设计师首先需要分析日常用品的使用者,认识用户认知和情感的三个层次(本能、行为、反思)。本能和行为的层次是潜意识的,也是基本情感的归宿,比如在一些紧急、突发的情况下,人们会潜意识的采取不理智的行动,结果可能产生严重的后果,应对人们潜意识的犯错,设计上可以通过约束原则来限制人们不理智的行为,从而避免损失。反思层次是有意识的思维和决断的归属地,也是最高层次的情感,设计中经常通过反馈原则将行为的结果及时反馈给用户,用户通过反馈的结果与自己预期的计划进行对比反思后进行下一步操作。
普通大众在观察日常用品时也需要结合这七个设计原则,观察好的设计包含了哪些设计原则,糟糕的设计缺少哪些必要的设计原则,比如观察一下我们每天使用的门,看到这扇门的第一眼你能立马知道这是一扇门,如果第一眼看不出这是一扇门,那说明这扇门的设计传达的是一个糟糕的概念模型和可视性,观察这扇门的时候你知道可以对其做哪些操作,并且知道在哪块区域可以对其操作,说明包含了示能和意符的设计原则,旋转开关可以顺利打开这扇门,说明包含了反馈的设计原则,当关闭这扇门时看到上下门栓,这时能明白上门栓可以固定门上边,下门栓可以固定门下边,说明包含了映射和约束的设计原则。将优秀的设计原则与优秀的观察能力结合起来真的是非常强大的工具,不仅能够发掘身边被忽略的优秀设计,还能及时避免购入设计体验极差的日常用品。
3.《原则》
作者:瑞·达利欧
瑞·达利欧的《原则》刚推出来的时候,微信关注的公众号几乎都在推荐这本书,互联网大佬们也在为这本书摇旗呐喊,忘了当时由于什么原因没有趁热拜读,这次读完后感觉并没有传说中的发人深思。本书开头第一页对该书有一段简短的介绍“瑞·达利欧在这本书中分享的生活和工作原则,帮助他从一个普通中产阶级家庭的孩子成长为我们这个时代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任何人运用这些原则也都能达成自己的人生目标。”对于最后这句极其肯定的话,本人只想说一句:Are you kidding me?
《原则》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个人历程、生活原则、工作原则,作者的个人历程部分还是值得一读的,该部分主要讲作者如何从默默无闻的小镇boy变为全球最大的对冲基金创始人,里面有一段让我印象深刻,作者小时候打过很多零工,打零工的过程中接触到一些学校里不会接触到的信息,这段经历不仅使作者积累了投资的原始资本,也为作者以后进入投资领域埋下了伏笔。个人历程中呈现了作者成功的重要原则,比如他第一次创业破产后没有沉浸在失败的痛苦中,而是通过学习、反思来取得进步,工作中,他自始自终秉承着“做有意义的工作,发展有意义的人际关系”这一核心原则,这些原则是他取得成功的垫脚石,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宝贵经验。
第二部分的生活原则和第三部分的工作原则都是在第一部分个人历程的基础上延伸展开的内容。所以阅读生活原则和工作原则时,发现跟前面有很多重复的部分,而且这些原则没有跟实际应用场景结合,读起来没有太深的记忆点。
4.《解忧杂货店》
作者:东野圭吾
《解忧杂货店》是目前我看过东野圭吾的小说中最暖的一部,小说的情节设计保留了作者一如既往的缜密与精巧,多了一些东野圭吾其他推理小说里没有的温情。解忧杂货店,店如其名,杂货店的浪矢老爷爷为前来咨询的人排忧解惑,不论是小孩子恶作剧的问题,还是成年人关于梦想、生命抉择的难题,浪矢老爷爷都尽心尽责的回答,面对儿子的不理解,他说:“不管是骚扰还是恶作剧,写这些信给浪矢杂货店的人,和普通咨询者在本质上一样。他们都是内心破了个洞,重要的东西正从那个洞流失。人的心声是绝对不能无视的。”
很多咨询浪矢老爷爷的人其实心中已经有了答案,年轻运动员静子因男友身患绝症在放弃梦想陪伴时日不多的男友与继续参加训练之间徘徊,音乐人克郎在追求遥不可及的音乐梦想与继承年迈父亲的鱼店之间痛苦挣扎,少年浩介在追随父母四处躲债与摆脱父母开始新的人生之间纠结......他们内心深处已经做好了选择,他们只是想自己被周边世界孤立的时候有人可以倾听他们内心的苦恼,在他们说出自己的答案时有人可以给他们一点支撑的力量。
浪矢老爷爷在失去老伴后,也一度消沉过,对于子女不在身边的孤家老人,他仿佛被整个世界抛弃了。但自从他开设浪矢解忧业务后,整个人容光焕发,对生活充满了激情,他在给别人修补内心破洞的时候,别人也在给他修补。当身边的亲人、朋友、同事遇到人生中难以抉择的苦恼时,请停下我们匆匆前进的步伐,认真倾听他们内心的痛苦与挣扎,陪伴他们渡过艰难的时刻,因为治愈着别人的同时,也在治愈着自己。
3月份待读书单:《设计心理学2:与复杂共处》、《身份的焦虑》、《需求:缔造伟大商业传奇的根本力量》、《美国众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