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去年第四季度以来,互联网公司的裁员、增效消息层出不穷,滴滴裁员2000人,京东对高层干部优化,百度也推出了高管退休计划,敢于公开表示会扩大招聘人数的公司寥寥无几,好像裁员就可以化解业绩下行趋势。日前从36氪得知,腾讯也在悄无声息的裁撤一批中层干部。
我对腾讯有些了解,去过他们深圳的办公室,认识不少腾讯的员工,也有同事是来自腾讯的。印象最深刻的是他们对于合作伙伴相对开放的机制,他们大多友善而积极,非常愿意分享经验和资源。也非常注重团队的氛围建设。而且腾讯的福利机制也做的很好,晚上聚个餐做做团建,逢年过节发发福利礼品,堪称互联网的老干部待遇。他们的管理人员基本稳定,接触过的人这么多年都没怎么变化,而执行层的流动很频繁,而且经常是跨部门的流动。
当然作为成立已经二十年的公司,腾讯的问题也是所有成熟公司都会遇到的。员工平均年龄增长明显,关键岗位流动率低,企业文化一团和气,员工安逸保守、进取心低。如同人有职业生涯的起伏一样,每家公司也同样会面临不同阶段的各种问题。
而化解一个企业增长乏力的危机,迅速找到新的业务增长点,发力冲击总是不二的选择,而在业务徘徊起伏的时刻,更好把握好员工动荡的心态,建立对公司的信心,引导企业文化走向积极的方向。
周末的下午我去公司,穿过空无一人的电梯厅和过道,大部分的办公区黑着灯,转到我们的楼层,发现有几位技术的同学在加班,电脑屏幕硕大而明亮。忽然有些感同身受,想起当年的自己,和他们一样努力,每个周末都是穿过寂静的大堂去公司加班,单纯而认真,觉得为一份事业而奋斗的快乐。这份拼命精神随着公司的日渐成熟和新生力量不断的加入而被稀释。时间比较久的公司,比起新锐的力量,在员工的敬业度上就有了差距。
如何判断一个公司的企业文化已经迫切需要改变?
1. 看平均年龄的变化趋势,如果是趋升的,就有可能会面临后劲不足的情况。一般而言,服务端、产品端、创意类的人员需要更年轻,更有激情,把创新的基因带到前端。而后台的人员可以相对成熟、经验更丰富。当然每个行业情况不同,每个岗位也各有特点,并不能一概而论。
2. 看老员工的占比,互联网公司一般看五年以上的员工的占比,如果五年以上仍没有获得晋升、能力的提升或职业内容的改变,基本上可以判断激情投入或能力不足。不可否认老员工是企业的财富,他们更富有经验、熟悉公司的情况,可以少走弯路,轻轻松松就解决问题。但也仅限于是伴随公司一起成长、保持进取的老员工。
3. 绩效优秀的新生力量没有晋升空间,主动离职率高,要反思是不是企业文化出了问题。新业务多的公司机会多,因而对于有追求的新生力量而言,公司业务稳定增长并不一定是职业发展的好机会。
在企业文化的带动上,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引进新生力量带兵打仗,自上而下,从引进和提拔年轻有冲劲儿的高管开始,发挥“鲶鱼效应”,一层层传递,无需分配什么指标,就会不知不觉地发生改变。
前段时间技术部门引进了一个95后的中层,他以前只带过几个人,来这以后要接手近百人的团队,还都是稳定的老员工居多,管理难度可想而知。要在短期内出绩效,不仅需要团队的配合,也需要他的能力被团队认可。这个过程比预想的短。
他急于招贤纳才,发动圈子招聘,为了见到目标人选,他到某流量公司楼下去等,直等到晚上十点,他进了流量公司的办公室,发现人山人海,灯火通明,回来很受刺激,发誓励精图治,奋发图强。当然他也没有太多管理技巧,只是拆解目标、绩效为先,同时以身作责,营造氛围。那段时间常听到团队怨声载道,说主管一到下班就和团队开会,不能适应的也会发生激烈的冲突,也有离开的,留下的人抱怨连天,但很快就跟上了节奏,团队氛围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
企业发展需要新鲜血液的注入,良好的新陈代谢,才能保障组织健康发展。裁员并不能化解企业经营危机,但它释放了一个信号,越是经济不好,越要提高人才的质量和效率,让愿意投入、更有价值的人去担当重任。
原创职场故事和感悟,喜欢请点赞,转载请私信,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职场平常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