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外界的解救。
英雄需要外界的协助,才能从他超自然的历险中返回。
英雄可能需要来自外界的协助,才能从他超自然的历险中返回。也就是说,诗人必须来把他带回去,因为英雄很难放弃,远离尘世的极乐,而选择觉醒状态所导致的自我分散。我们会读到这样的文字:“哪个抛弃了尘世的人愿意再次回归?他只愿呆在那里。”然而只要一个人活着,生活就会召唤他,社会嫉妒那些超脱凡尘的人,还会去敲他的门。如果像马赫昆达一样,英雄不愿意回去,那么打扰者会遭遇可怕的打击。但另一方面,如果被召唤的人只是延误了——被完美状态的至福所围住,那么在实施拯救时,历险者就会回来。
跨越归来的阈限
归返的英雄。
神的世界与人类的世界被描绘成截然不同的世界,就像生与死,白天与夜晚一样。英雄离开我们所知的世界,冒险进入黑暗世界,在那里完成他的冒险或者被囚禁或陷入危险中,与我们失去了联系。他的回归被描述为从遥远的地方返回。然而此处是理解神话与象征符号的一个关键——这两个世界其实是一体的,神的世界是我们所知世界被遗忘的维度。无论情愿或不情愿,对这个维度的探索都是英雄行为的意义所在。在日常生活中看似重要的价值和特点随着自我被同化到之前认为与自我相异的事物中消失了。正如在食人恶魔的故事中,对精神发展层次不合格的人来说,对失去个性的恐惧可能成为他超凡体验的全部负担。然而英雄大胆的深入进去,发现丑老太婆变成了女神,恶龙变成了众神的看门狗。
然而,从正常清醒的意识角度看,在黑暗世界中获得的智慧与现实世界通常行之有效的明智之间一定具有某种令人困惑的矛盾。因此从美德中分离出来的机会主义会造成人类的堕落。圣徒们殉道,而普通人拥有他们的习俗和制度,这些习俗和制度不会像田野里的百合花一样恣意生长。圣徒彼得不断拔出他的剑,就像在克西玛尼园中那样,以保护世界的创造者与维持者,从超自然深渊中获得的恩惠很快会被合理化为无价值的事物,因此非常需要另一位英雄带来令人振奋的新气势。
回归的英雄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在体验了令灵魂满足的实现感之后,还要接受现实,接受生活中短暂的快乐与悲伤,平庸与淫秽。为什么要返回这样的世界,为什么要试图让沉湎于情欲的男男女女认识到超凡的极乐体验是合理的,甚至是有趣的?就像在夜晚看起来很重要的梦境在白天显得很愚蠢一样,诗人和先知会发现自己在冷静的评判者眼里就像白痴,简单的做法是把整个社会交给魔鬼,英雄重新退回到天堂的石头住所中,紧紧地关闭房门。然而如果某个灵魂助产士在退隐处的门前拉起了一条注连绳,那么在时间中呈现永恒和感知永恒的工作便不可避免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