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胖跨年演讲:时间的朋友

只要一提到“中年危机”“改行”“裁员”这几个关键词,大家的反应就很强烈。不管是主动还是被动,许多人在今年都想“动一动”,至少换一条赛道试试。看来,大家都想明白了:没有哪条道能一直走到黑了。

第五个故事,是一个孩子不听劝的故事。

她叫袁媛,是一位科班出身的建筑设计师,在国内首屈一指的房地产企业万科干了4年的项目管理。但在2019年,袁媛做了一个非常任性的决定,从万科辞职,改行去搞婚礼策划。

袁媛搭建的婚礼现场到处都是建筑师的影子,那么的与众不同、新颖别致、让人过目难忘!

从袁媛的经历里,我们得到的启发是:就是有这么一类人,他们不被身份标签限制,边走边打包无数技能和个人特质,可以灵活变换工种,同时不会浪费任何一段经历。不过是带上全副身家,换个地方再开张。


愿我们大家都有这份豁达,在孩子敢于选择走上另外一条道时,给她鼓励和支持,信任她,欣赏她,做她的靠山。

第六个故事,还是关于改行。不光女孩不听劝,男孩一样不听劝。

有一位南京大学天文系的学者胡波,在学校待了14年,从本科读到博士毕业,马上要评副教授了,结果突然决定改行去搞装修了。

胡波说自己这不叫改行,在过去14年受到的天文学教育,培养的方法论,拿来搞装修,一点都没浪费啊。他的思维方法和个人特长,如果平移到做装修上,那就是降维打击啊。

所以,现在我们就看到了一个每天在工地上干活,戴着劳保手套,亲手摆弄一砖一瓦的,把天文学知识结合装修,做到了一般装修公司做不到的高度,没准会对装修这一行产生“降维打击”的前天文学家。而且他是真心喜欢这一行,工作幸福感很高。

故事讲到这里,我们要认真一个真相:

重要的不是身份,而是内核。


听完胡波的故事,你会发现很难用外在的身份标签定义他。他是谁?他是一个有想象力,有研究能力,擅长统筹规划,热爱生活的年轻人,这才是他独特的“内核”。

我是谁?我不是那些标签啊。

正如科幻作家菲利普·迪克说的,“我不是很多,但我是自己的全部”。


是我的那些突出的特质和偏好,是我的那些独一无二的经历,是我穿越时光走到今天带在身上的所有东西,构成了现在的我啊。也许在世俗的眼光里,它还不够好,但它足够独特啊。这才是我的“内核”。

每个人身上最有价值的东西,不是证书和技能,而是过去一切经历的总和。受过的教育,经历过的职业背景,甚至犯过的错误,它们给你留下的遗产,都可以成为当下价值的支撑点。

愿我们都能找到自己的“内核”,无论如何也不过是人生经历全部打包,换个地方重新开张!

三正日记

1.用心准备美食

2.陪爱人去散步

3.给父母寄药品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友情链接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