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个人成长经历的三个阶段
从情感的奴隶开始,容易将感情当成责任和负担,到面目可憎的全然抗拒,到最后做生活的主人,主动为自己做全责。
2.真诚待人更可贵
与其委屈求全,真诚地倾听更为合适,尊重他人的需求,处于爱而互助,真正关心他人。
3.提出具体的要求
不要间接,请直接明了的向对方提出你需要什么,想要对方怎么做,而不是说希望对方不要怎么做。
4.强调的是做什么?
清楚明确自己可以做什么,就不会去做自己不想自己做的事情,具体的力量,是行动力的强大保证。
5.具体,可操作的请求
识别我们的请求表述中是否是较具体的描述?解释清楚有歧义抽象部分,使其具有明确性和可操作性。
6.沮丧的缘由
可能是我们还不清楚自己对于他人有怎样具体的期待?觉得实际与想象中不符,但也说不明自己的需求,如果是这样,多记录失望时刻,多问问自己想要的真的是这些东西吗?
7.完善话语
为了更为有效的沟通,在交流时,最好说出你的感受和需要,并附上明确的请求。
8.得到回应
与他人的交流,都会默认想要得到回应,或赞同或理解或支持或行动。对于自己的需求认知越深刻,表达能力越好,越容易得到回应。
9.请求反馈
向对方表达完之后,请求对方就我们的话语给予反馈,消除两方的误区,到达同一沟通频道。
10.不同反应不同对待
若是对方反馈我们的表达,先表示感谢,然后确认是否双方意思一致,若否,了解对方的意愿和需求,相互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