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文中有这样一句话:“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意思是像高山一样令人瞻仰,像大道一般让人遵循。而孔子一生走遍了多个国家,为了能在一个国家中施展自己的才能。他一直相信着自己的政治才能。
首先他是一个乐观,对自己充满信心的一个人,他一直坚信着自己能有所成就。“孔子循道弥久,温瘟民所试,莫能己用。”刚开始他觉得自己学养已经很深厚了,但却无处可以表现自己,没有人能够用它。觉得自己所学的知识无处表现。紧接着,“灵公老,怠于政,不用孔子,孔子谓然叹曰:苟有用我者,期月而已,三年有成。”他觉得要是由他来掌管国家的话,国家一定会有所成就。灵公不再任用孔子,虽然他的语气很傲娇,但是这是对自己的一种肯定,用乐观积极的态度去面对。
其次他是一个有着政治才能的一个人:“孔子曰:君君,臣臣,父父,子子。景公曰:善哉!信如君不君,臣不臣,父不父,子不子。虽有粟吾,且得而食诸。”这是齐景公向孔子问为政之道,一个国家的每一个人都要做到自己应做到的,即使是国家经济和生活安宁。军臣国君都无法管理,怎么能够得到真正的实行呢。
最后他是一个很有博学的人。“孔子晚而喜《易》,序《彖》,《系》,《象》,《说卦》,《文言》。读《易》,韦编三绝。曰:假我数年,若是,我于《易》则彬彬矣。”他为了读书,把编书简的皮绳都弄断了三次。他说,如果可以再让自己多活几年,他就会把对文学的研究兼备的更充实。这是他对文学的追求,博学和对文学的执着。愿意把自己的生命都奉献给文学。
孔子死后都没有人任用他,他的一生中希望自己的才能被有所发现,能够有人任用他,帮助更多的人。就像他说的“君子病没世而名不称焉,吾道不行矣,吾何以自见于后世哉?”他觉得一个君子最遗憾的就是死后没有能留下好的名声,但是理想却已经无法达成了,但是死后却依然受到了很多人的爱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