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纠正课文错误注音,改完的举手。先做一个小小的调查,知道杭州有一个西湖的,举手,知道的真不少,去过的举手,没去过的也不要遗憾。在去过的西湖的人的心里,只有一个西湖。
出示白居易,杨万里描写西湖的诗句。
请学生读。
师:孩子你读的是诗,不是课文,还是中国的古诗,再来读。
生读。
师:有进步,谁在来读,
生读
师:这样读才有滋味。这是苏东坡的,谁来读读。
学生读,
师:我知道你为什么不举手了,这个词难住你了。谁来帮帮他。
另外一个学生读。
师:你再来读,还是读错了,孩子,得会听啊,再读。
师:每个诗人心中的西湖都是不一样的。我们来看张岱心中的西湖怎么样?
出示课文
师:放声读,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师:好了,把所有带一的句子画出来。如果句子比较多,你可以标上序号。
师:标完的孩子用眼神告诉老师,如果你足够细心,你找出来的应该是四句。画四句的举手
出示第一句,请孩子读,没人举手
师:我找不举手的
生读错,师纠正,生依然读错,再纠正
师:还是读得太少,读多了就好了
老师教读,齐读。
师:确定自己能把这句话读通的举手。好。
再出示一句话,雾淞……
谁来读读,还是没人举手。
师:我找不举手的。你的难处在于第一个词,好,再把第一个词读两遍,大家一起读。
出示第三句带一的句子。一生读,读的不错,师:看来你的文章读的比较熟
再请一个
师:你的朗读潜力比较好,卡就卡在那两个字,再来读一遍,大家齐读。
引导学生标出量词。
师:最后一句,谁来读读。来,你来。
师:读错了,你回去,再来一个
师:读的不错。他们两个读的最大区别在哪?谁听出来了?会听才是真会学。
孩子们一直说不出,
师:我请他再读一遍
学生还是没听出来
师:好吧,我来读,我是模仿他读的啊!学生终于听出来了。
整篇文章的生僻字都在这四句。读好了,整篇文章都没啥问题了。再这四句话。
出示一的意思,让学生说哪个一是整个的意思。再次让学生自由读课文,说,相信会比第一次读的好。学生有点齐读,孩子们,用自己的节奏读,不要被别人带跑啊!
师:谁来读读整篇文章。这个光荣的任务交给你。生读,此处应该有掌声,必须给你点赞,字正腔圆,这就是榜样,我们学他,一起再读。读的特别好,但是齐读要把握好节奏,不要越读越快。
同学们,其实这篇文章张岱就写了一件事,什么?看雪。老师板书。
师:提到西湖看雪,人们常去的地方有孤山,苏堤,断桥,是,这几个地方是西湖看雪最美的。可是张岱却去了湖心亭,我们来看看张岱怎么描写湖心亭的。出示课件。
师:读了这句话,你们有问题没?
没人举手
师:你们应该有自己的问题啊!
有人举手
师:是啊,他自己都说这里人稀地僻,为什么还要去?接下来我们就带着这个问题,读。出示“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读,可不是嗓门越大,雪越大。听老师来读,不光靠声音,还要靠心。
师:平时你们去西湖,会听到什么声音?
生:游客,鸟叫,溪水
师:可是现在什么都没了,哪个字看出来了?
生:绝
师:是啊,这个时候张岱去看雪了。
出示“是日更定乙……”
师:谁读
还是没人举手,指名读。
师:不要着急,没人跟你抢
生再读。
师:还是有点着急,再请一个
另一个读
师:这样读多好,从从容容。你们要是去看雪会跟谁一起去?
生:父母,朋友,兄弟
师:张岱呢?
生:自己去的
师:你们从哪里读出来的!
生:独!
师:同学们你们对张岱生平的简单理解,这个独还有别的意思吗?
生:孤独
师:你们读出来了。
师:他一人去看雪,看到了这样的景色
生读“雾淞航道给,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
师:这句话里哪个字出现的最多?
生:与
师:文言文将就的是字斟句酌。怎么能出现这么多与呢?我给改了一下,读。我改的太好了,你们同意吗?哎呀,都不同意。谁来说说为什么我改的不好。
生:有了与,就能看出天云山一体,衬托出张岱的孤独!
师:是啊,还能看出来这时张岱也与它们融为一体。这种境界可以用一个词来说。没人知道很正常,知道就超常了。
生:飘飘欲仙。
师:俗
生:超凡脱俗。
师:有点道理了,还能有一个更恰当的词。
生:天人合一
师:太厉害了
师:是啊,一人独自到人迹罕至,不可久留的湖心亭看雪,读……
师:张岱一人去看雪,用文中一个字怎么形容?
生:痴
师:对,板书都云作者痴。可是啊,文中还有痴的人呢?读最后一句。同学们,那你们觉得张岱的痴,和两个金陵人的痴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打开作业纸,完成第一个练习题。
生:金陵人有朋友有酒肉,而张岱一人,他的痴更一心一意。
师:一心一意,多好的词啊!
生:张岱在西湖住了20多年,金陵人只是游客,张岱更一往情深。
师:说的真好,那张岱会对舟子说些什么呢?请同学们以“舟子啊舟子!”以“周子啊……”替张岱写几句心里话?如果你觉得对文言文有趣,你可以模仿文言文的写法。
学生交流习作:
老师:重要的是你现在是张岱!做周子和学生对话,学生读习作。
生读,师评。三分写,七分读书,用心地读!
张岱再世!
这是个饱独诗书的张岱!
他会对周子说吗?不会。他会(生再读)
一生写的特别好!但是读的不好。
师:孩子,写得真好,但是三分写七分读,用心读出你写的,才是锦上添花啊!再读。
师:好了,同学们,凭着你们对张岱的理解,你们觉得他会把这些话说给舟子听吗?
生:不会
师:是啊,他只会说给自己的心听……回顾板书。
王老师的板书成了一首诗。
一篇八年级的文言文,教给六年级的孩子,能读懂吗?从王老师的课堂可以看出,有了老师的耐心引导,就没有读不懂的。王老师从“炼字”开始,炼字音,炼字意,炼量词。而后放进整片文章,读景悟情,最后用两个练习总结情感。
这节课,孩子们最初不敢举手,没有自信,字音各种读错,最后不仅读出了景悟出了情,更写出了自己的理解,最后王老师用充满诗意的朗读结束了这节课。
我认为这样的课,核心素养就在于教孩子“鉴赏传统文化的美”,陶冶孩子们与天地同在的孤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