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的第一届初三即将中考了,看着一个个自习的面孔,不禁想写下点什么,可能也就是所谓的“教育叙事”亦或是“教育感想”吧。
这一个班,并非是从初一带到初三,而是初二升初三重新分配的,对我来说其实是个新班,除了极个别之前教过的,其余的都是我的“新生”,一开始也有过无奈、不耐烦和失望,但是现在回望,一年竟然就这样过来了。曾经那些个望不到头的日子,一下子就变成了“距离中考还有1天”的倒计时。想来甚是有些不可思议。
从我自己成长的过程来看,其实师生之缘分非常浅,绝大部分的学生毕业之后不怎么会回去看望老师,我自己就是一个例子。毕业之后,回去看老师的次数一只手数得过来,倒也不是说没有感情,只是我感觉,师生的感情需要青春这个时间段和朝夕相处的前提,缺了任何一个,师生情都会显得有些勉强,我不喜欢勉强的事物,所以那些美好的回忆我情愿一直放在脑海里,现实生活中不再去触碰,因为太多事例证明,过多去回味已经消逝的东西,会陷进过往,让当下的生活都显得无趣。
我自认为是一个比较冷漠的人,不太擅长处理复杂的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我而言,是一个比较难把握的东西,瞬息万变,难以捉摸,混杂着人性的微妙和奇特,比任何一道阅读题都深奥,比任何一道数学题都弯弯绕绕。师生关系也是如此,有真诚的关心,但也有害怕被学生误会和伤害的恐惧;有对家长的真心建议,但也会担忧遇到思维方式不同的家长,反而误会自己,最终落得真诚错付。
所以有时候需要达到相对的平衡:自己是所谓的教育工作者,但切不可以教育工作者自居而指点江山。凡是工作都有职业病,教师的职业病是指出别人不足然后给出建议甚至是提出要求,但并非所有人都需要我这一点所谓建议。听与不听、做与不做,其实在他自身,尤其是现在人越来越有个性,边界感是需要具备的素养。
鉴于我自己做学生时对老师尊重有加但是亲近不足的经历,我并未过多期待学生对我能有多深感情,对情感的过多执念反倒是疲累的源头,很多事我只当是工作的本分。
但也是神奇,有的时候自己越不在意什么,什么就越自然而然地发生。当学生跑过来和我分享搞笑的事情时,我心里会陡然一惊:“原来这个孩子是喜欢我的吗?”当学生因为我一个眼神而安静的时候,我会想:“哦~原来我也是有威严的吗?”当学生用专注的目光看着我讲课的时候,我会想:“哎呦课讲得还是吸引人的嘛。”
工作越久,激情会慢慢消退,对学生个人的感情会慢慢变淡,共情感也会变少,因为一些事见怪不怪了。但这未必是坏事,激情未必永远是个好词,激情能够带来动力,但也会影响理智。从心底里,我能感觉到我对学生整体的感情在加深。这种感情不是因为某个学生让我心生欢喜,而是:我知道我们只是相伴几年的关系,我也知道最终会彼此遗忘,你们最终都会走向世界的各个角落,平日里总归会有各种情绪,但是那些都会过去,因为我们是彼此生命里短暂的过客。我见证过你们懵懵懂懂的岁月,你们也见证我一步步在工作中的跌跌撞撞。
我们都在努力成为更好的自己,而我短暂地充当了一下督促者的角色。日后,希望你们能成为督促自己的人,这也是我督促你们的目的。
希望中考顺利,也希望日后的你们,可以各有色彩和光芒,认真过好自己的生活。
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