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自@Armstrong的空军之翼
到上世纪60年代末,全球各大战斗机制造商都开始构思下一代战斗机。在美国,麦克唐纳·道格拉斯公司在1969年赢得了实验性战斗机(FX)项目,并最终研制出非常成功的F-15“鹰”式战斗机。
F-15全尺寸模型
F-15的上马促使苏联也开始类似的重型战斗机的研制。该项目名为未来前线战斗机(PFI)。虽然项目在一开始规格制定相当模糊,但整个项目非常雄心勃勃,新战斗机不仅需要高度敏捷和具有高性能,航程还要够大,并能挂载苏联最新和最先进空空和空地弹药,此外该机还必须能在跑道较短的简易机场起降。
早期米格-29重型方案
最终米格和苏霍伊两家设计局闯入了决赛,米格设计局掌门人阿尔乔姆·米高扬在意识到自己的方案在竞争中处于下风后,在1970年动用高层关系,成功游说苏联国防部把项目一分为二,分成重型PFI和轻型PFI,在装备上形成高低搭配。其中苏霍伊设计局负责研制重型PFI,米格设计局则研制轻型PFI,他们提交的方案都基于中央空气流体动力学研究院(TsAGI)最新提出的升力体气动布局。
米格-29 9-11轻型方案
苏-27升力体方案
有趣的是,美国空军同期也确定了F-15“鹰”和F-16“战隼”两种战斗机的轻重搭配路线。
“支点”的秘密
苏霍伊的方案最终被发展成一代名机苏-27“侧卫”,米格的轻型战斗机方案则成为米格-29,该机将取代苏联前线空军的米格-21、米格-23、苏-7和苏-17。
由于两种战斗机都源自TsAGI的升力体气动布局,所以在气动设计上非常接近,只不过米格-29的体形要小许多。
米格-29与苏-27的尺寸对比
米格-29具有一副中置后掠翼,带有翼身融合前缘边条,后机身两侧是大后掠平尾和双外倾垂尾,都安装在发动舱两侧的悬臂上。
该机配备两台克里莫夫RD-33涡扇发动机,最大加力推力8290千克,两台发动机间距很宽,之间的机翼剖面机身能产生可观升力,从而降低机翼载荷并提高机动性。
米格-29的升力体设计
两个大型矩形斜切使超音速进气口位于边条下方,配有可调斜坡,用于在超音速产生激波下对进气进行减速增压。为了使飞机能够从非常简陋的跑道起降,该进气口可被完全关闭,改从边条上方的辅助百叶窗进气口进气,完全无需担心发动机吸入异物。米格-29还配备了坚固的起落架,能适应无铺装跑道的恶劣环境,前轮也安装有挡泥板。
进气口关闭后完全从边条进气的米格-29UB
与苏-27不同,米格-29没有采用电传飞控,但依然非常敏捷,试飞证明该机具有令人印象深刻的瞬间和持续转弯性能,大迎角飞行性能突出,不容易进入尾旋。米格-29机身大部分采用铝合金制造,可承受9g过载,飞控具有限制器,可防止飞行员超过载和迎角的操纵,限制器可被手动超越。
米格-29的传统仪表座舱比同时代苏制战斗机简洁许多,带平视显示器和头盔瞄准具,但没有手不离杆(HOTAS)操纵杆。该机配备了“稳相加速器”科学设计联合体(Phazotron)研制的RLPK-29雷达火控系统,由N019“蓝宝石”下视/下射脉冲多普勒雷达和Ts100.02-02数字计算机组成,对战斗大小的目标的最大探测距离为70公里。
米格-29的雷达系统
该机的武器包括一门安装在左侧边条内的30毫米GSh-30-1机炮,每侧机翼下方有三个武器,内侧挂架可挂载副油箱、R-27中距空空导弹,非制导炸弹或火箭,外侧两个外挂架可装载R-73或R-60空空导弹。米格-29发动机之间的中线挂架还可挂载一个1500升副油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