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又是岁末过年时,千家万户团聚在一起,共度中华民族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一桌饭菜、一锅饺子、一声祝福、一顿年夜饭、一幅对联、一挂鞭炮、一次与父母的围炉家话……这些都是浓浓亲情的象征,也让游子漂泊在外的乡愁得到了诸多慰藉。
这个春节有点特别,跟小时候大不一样;一是疫情依然存在,核酸、打疫苗、健康码春节期间依然少不了,是我们外出串门的通行证。二是冬季奥运会昨天隆重开幕,爱看体育节目的人热血沸腾,春节期间又多了一个节目,添加了很多看点。昨晚看见了有史以来最漂亮的冬奥会开幕式,这也是我们国家的骄傲。
在这辞旧迎新的时刻,我在这讲一些以前过年的陈年旧事,分享过去返乡路上的别样经历、过年的趣闻感受、漫话家常时的心得感悟,透过今朝和儿时“年味”的不同,说说在岁月流变中家的变化、国的发展。
1有一种菜,只能看不要吃
80至90年代初,家里的经济条件还是捉襟见肘,可每逢大年夜,省吃俭用的老爸老妈奶奶还是会张罗做好满满的一桌好菜,猪肉、鱼、鸡是少不了的。有两个好菜是用来祭祖的,通常是白切鸡肉和扣肉。大年夜每人都不能吃。这个菜过年时每天都要端上桌,是所谓的“看菜”。记得在饭桌上,我好几次不由自主地把筷子伸向了“看菜”,都被爸妈的目光或筷子给挡了回来,只有拼命把馋虫往肚里咽。还有经常等到菜都上齐了,我们围坐餐桌旁边,要耐心等待我八十岁的太奶奶(父亲的奶奶)来,她老人家还没到就不能开吃。她春节期间每天都轮流到她门下子女各家吃一点菜喝一点酒,就在等候太奶奶的过程中,我们小孩子只能看着这些平时吃不到的好菜流口水……
2、穿新衣添家具过新年
过去我家的人平时都是穿旧衣服,快过年的时候,一般妈妈都在街上买了很多好一点的新布匹,请了比较有名的裁缝来家里做新衣裳,裁缝给我们度量身材的时候感到特别高兴,因为看到人家穿上新衣服是多么羡慕哟。那时候觉得这些裁缝师傅日子也挺好过的,工作环境很干净,个个都细皮嫩肉的,又有好饭好菜招待,小时觉得当个裁缝也不错! 我记得小时候穿过爸爸和表哥的衣服,爸爸总是穿一件咖啡色的灯芯绒外套,过了好几个个年,他穿了又给我们男孩子穿。后来搞市场经济了,商场有衣服卖了,每到春节就去商店买新衣服 ,款式也更多,最高兴的是第一次买羽绒服穿,保暖又好看,大家穿着打扮越来越漂亮帅气了。更高兴的是,过年时家里买了磁带录音机,后来过年买了黑白电视机,再后来买了彩色电视机,直到现在的大屏幕液晶电视。
3、压岁钱“压着用”
记得小时候过年印象最深的就是大年夜向爸妈要压岁钱,跟着爸妈走亲戚,舅舅,姨妈,姑父等等都给我们利是钱,开始是几块钱,旧的、残缺不全的钞票都有,后来是十元、五十、一百的,都是崭新的纸币,我们把红包压在枕头和床板上好几个月,每次要花出去的时候都要纠结很久。
4、回家的路“近”了
以前父母住在老家,婚后每年都回老家跟爸妈过年,500多公里的距离,没有直达的火车,只能坐长途汽车,山路十八弯,每次都要十个多小时的车程。一般是上下铺客车,车上的袜子味、多日不洗不晒被子的霉味、土特产味气味混在一起太难闻了。冬季天冷路滑,经常能看见四轮朝天和侧翻车抛锚在路边,路上总是提心吊胆的,困了想睡也不能睡着,也不敢多喝水,生怕去厕所,叫司机停车不理,这对会晕车的我真是一种折磨。
后来香港回归祖国,京九铁路通车了,多了一个选择,我们可以坐绿皮火车回老家过年。
如今,高铁网络快速发展,去回家家的路通了时速三百多公里的直达动车,还能在网上提前买票。3个钟头就能到家,舒适程度和安全系数也提高了许多,再也不用为回家过年而担心,而是满心期待着回家过年啦!
光阴荏苒,物换星移,变化的是这个丰富多彩的世界,不变的是我们一颗日月进取努力上进的心,是我们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愿望,是我们对一年一次亲人团聚的渴望。各位简友,你是否也有小时候过年的囧事、有趣令人发笑的故事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