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矛盾:
无法跟可爱的小姐姐很好地聊天
核心问题:
总是无法克服对自我感受的过度重视。
虽然对创作来说是好事,
对社交来说就非常糟糕了。
辩证分析:
深刻和表面之间总是有一条巨大的鸿沟,
理论与实践亦是鸿沟。
对此对立以统一的方法就是利用感性认识去熟悉,在已知【深刻与理论】与未知【表面与实践】间建立联系
应当切实认识到感性认识是一种很重要的认识事物的方法。
再清楚地认识到人性的本质,
远不如对一个人的熟识,
更能清楚他微笑背后的含义。
换句话说,
学打台球,
知道台球整个运动的力学规则,
远不如捅几杆子来得好。
因为一瞬间的运算太大,计算远来不及,只能凭借手感。
但知道规则仍然有其优越性,他能让你知道是不是在对的方向上努力。
所谓理论指导实践,实践出真知。
总结:
我为什么文章能写好,
因为这对我来说它首先有足够的时间进行“运算”,同时,我已经养成了一定的手感。
但是在聊天的过程中,我总是没有办法表达自我,甚至根本不知道该如何表达。
这就需要大量的练习。
经验:
能成功做到的是,当两个人变得稍微熟悉后,如果我们是有较多共识的,那么很容易运用到之前生活中的经验,来扩展聊天,这是简单的感觉的迁移。
当两个人变得非常熟悉后,哪怕是性格截然不同的人,因为我已经掌握了他的“运行模式”,慢慢地也能套入我的“感知”体系,于是也能很好的聊天了。
解决的策略:
上策,完善自己的“感性认识”,或者说“经验体系”,直到跟任意陌生人聊天都能自如畅快。这个目前完全做不到,除了刷题,毫无办法。
中策,掌握一套实际流程,快速过度到相对熟悉阶段,并努力过度到掌握“运行模式”阶段。依然,没有门路。
下策,进行筛选,先把跟自己价值认识完全背离的人剔除。但这意味着一定程度上拒绝了多样性,去认识这个世界的不同。一个好的补救是展示自己的高价值,使得对方哪怕抱有不同的价值观,依然愿意亲近,那么完全可以凭着双方的共同意愿进行“尬聊”,从而共同进步。
而筛选出的,具有接近价值观的人由于只要变得相对熟悉,就把难度一下子降了下来。
外界环境:不得不长时间接触的外界环境将直接解决掉“如何熟悉”这一过程。而对外界环境的把握甚至制造可以说也算上策。
两个绝对正确的操作:
更多地在聊天中注意对方而不是自我。
不存侥幸心理。
进行复杂的推理后,记住简单的结论:筛选,关注他人,营造良好环境并不存侥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