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方知行,其实我本来不叫这个名字的。在我3岁那年,生产队队长找到我爹,问他要不要承包村里的鱼塘,我爹犹豫了两天,最后鱼塘被村里的杨二五包了过去。后来杨二五靠这片鱼塘发了,在县里买了两套房子,还开上了桑塔纳。我爹肠子都悔青了,一怒之下,把我的名字改成了“知行”,想让我知道做事别犹豫,要及时行动。
大学毕业我就进了空调厂,干了两年,感觉还是太辛苦了,所以决定换个工作。当时也没多想,就递交了辞职报告。提出申请到办手续中间大概有一个月,我想着,怎么样也能找着新工作了吧。
当时因为看好“数据分析”的前景,所以就想做这一块。不过并不成熟,也不知道该跟什么行业结合。脑子里就是几个关键词:数据分析,技术性强,制造型企业。后来终于想到一个比较完美的结合点,做智能机器人。这个想法一出,顿时感觉路子宽了。然后一边学习理论知识,一边在网上投简历,第一次投简历,采取定投方式。一轮下来,就两家公司给我回复,可我还是比较有信心的,认真准备面试。然而,一个星期之后,两家公司才给我答复,而且都是拒绝的。这下我着急了,因为从提交辞职报告到现在差不多有一个月了。紧张之后,还是要想办法,我寻思着是不是技术工程师的目标定高了,或者该从工艺技术员做起?于是我做了调整,再次投简历,这次选择海投方式,只要搭一点边的单位,基本都投了。果然,这次收到了很多回复。可问题又来了,这么多公司,总不能都去面试吧。我不禁哑然失笑,谁让当初投简历时不动脑子,自己挖的坑自己填。于是我又堕入烦杂的筛选工作中去了。这么多信息,怎么比较才能看得清谁优谁劣呢?好在最后想到了个法子,建了张Excel表,把每家公司的关键信息,比如岗位要求,岗位职责,薪资待遇,公司规模等罗列出来,然后做个横向对比,最后作出综合评价,选择五家单位进行面试。这次总算没出什么大娄子,此时距办完离职手续差不多一个月了。
现在想想这段经历,还是心有余悸。反思一下,这次求职有哪些地方做的不妥呢?第一,对新行业认识不清,没有做好准备就贸然辞职。第二,海投简历,导致还要花大量精力去筛选,很不划算。第三,疏忽了试错成本,试想,如果半年还没能找到工作,那该是什么光景?
所以说,辞职还是需要谨慎点,准备充分点,并不是只凭“勇气”就能迎来好结果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