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里面的云,因为无心,
所以自然流动,是美的。
——《蒋勋说文学》
“凡是心有感触的,必将永远记得。”
二零二零年的二月,我宅在家里。
这跟我一九年末的新年计划有点不一样,原本二月初就要上去开工,但因为疫情,太多的期待一点点被下架,但生活的热情却是慢慢款待起来……
我习惯于把工作学习看作生活的全部,于是习惯时间匆匆,习惯感觉不到时间,但又习惯记住时间,几点到几点该干嘛干嘛,周计划,月计划,年计划……都在为了不让时间走。
疫情在家,恰逢过年放假,给自己的时间不再匆匆,大把大把的,正如疫情带来的消息,大堆大堆的……似乎塞满了二月……
亲爱的二月啊,让时间流逝走吧,好好感受时间,好好看清楚时间,忘记它。
流动起来,是美的。
(一)# 记录
某天翻到自己六年级的画,好可爱
我也不知道为什么会画这些,可能好玩吧
还给自己起了个男孩子的英文名“mark”
一起放的还有当时比赛用的毛笔和书
拿起来练练
“好久没见你练字了”我妈说
是啊大概十年了
再次执笔,回到了第一次拿笔的紧张
渗墨手抖歪歪扭扭,一笔一划心绪渐平
“要吃饭啦”我妈说
是啊还是一样,写到忘记时间
但是还是不一样了,很多很多
好的坏的,都拍下吧
阳台外落日余晖,字上有反光
是美的
(二)# 当我弹琴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当我弹琴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我在想世界上怎么会有这么不同的声音
需要牺牲我的三根手指头
上面长的茧子越厚,声音越不同
当我在弹琴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我在想他们很快就可以听我弹唱了
那些知道我不完美,却依然爱我的人
很快了很快了
当我在弹琴的时候,我在想什么
我在想时间的流逝是无法计算的
因为我根本数不清练习了几遍
但它会让你感觉到困难
感觉到落日来了
落日太美
也就不计较了
(三)# 改观
三天两夜,一家人一起围着二十三斤的艾草,剪头,抖泥,甩出禾,翻晒,收起,再翻晒……整整三天两夜,只做这件事。
腰会酸,手也会,我和我妹还为谁做得快大吵了一架,吵了什么,我不记得了,我唯一记得的是我们吵得很专心,刺中大家的思考,酸的地方也很专一,在哪里我记得。
当你只和一件事在一起时,这件事也在全身心地陪伴你。他注视着你的眼睛,倾听你的说话,那专心致志的神态就仿佛你是世界上唯一的人。
要是人们每天的第一次见面都能那样“专一”——而不是来自女招待、司机或老板的漫不经心的咕哝声,那生活一定会美好得多。
“我在和你说话,我想的只有你。”
(四)# 计时
没带钟表,没有所谓星期几概念的日子,慢慢会习惯看天——
一睡醒就去阳台感受,“哟,今天是阴天”,吃完早餐,再去阳台看天,“咦?现在有太阳,快十点多了”,捕捉阳光在云里的进进出出,一个小时计好了!
(五)# 时间缝隙
“你在想什么呢?”
“我吗?我在想我爱的人。
难道我们不应该
把生命所有的时间缝隙
都拿来想我们爱的人吗?”
“你焦虑吗?”
“哈哈,有过吧,深夜里哭了好几次,但我还过得挺舒服。”
—— 二月末,一个花开的日子
二月初看到蒋勋老师写的“无心”
二月末记录下这些“无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