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我回母校看望老师,遇到了一个读书时玩的还不错的学妹,算起来毕业好几年了,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见面。俩人都挺兴奋,赶紧找了个咖啡馆坐下来。
聊天的时候,学妹跟我说了一件事。学妹毕业到现在快两年了,用她自己的话说,她最近有个“不切实际,但一想起来就激动得飙鼻血”的想法:她想加入国际志愿者或者义工组织,花1年的时间去闯一闯。
我的第一反应就是,这很好啊,趁着年纪小,正是最该放胆去闯的时候。但学妹的眼神紧接着就黯下来,比起走出去的渴望,让她走不出去的担忧,好像还要更多一点。
她害怕这一年空白的工作经历,会让她被更多职场的后起之秀pk下去;她害怕毕业了还要靠父母资助才能成行,会让爸妈失望;她害怕一个人没办法适应国外的生活;她害怕……
这些那些的害怕,全成了绊住她脚步的石头。我想给她点信心,但又觉得讲大道理挺虚的,仔细想了想,我给她讲了三个故事。
小A,一直以来都是那种别人家的孩子。
成绩好就不用说了,从小到大都是班干部;除此外还会弹吉他、会唱歌,高考的时候甚至因为才艺太突出,被国内一所顶尖大学提前录取。毕业后,又无比顺利的进入了某政府部门做了一名网络工程师。
有颜、有才、还有个安稳的未来,这不就是那种相亲都会被放在第一位考虑的“优质精英男”嘛。
但没想到他在工作2年后,却做出了一个让人大跌眼镜的决定。
他居然辞掉了自己朝九晚五的稳定工作,选了个朝不保夕的活计—— 和师兄组队,玩音乐。那么多怀揣音乐梦想的人,有几个能做出头?
但他们居然真的凭借第一张专辑就一炮而红。
所有人都觉得,当初辞职可能是他做的最正确的决定,但他第二次出乎所有人的意料。他在组合成立1年,他们最红的时候,选择退出组合单飞。而退出的理由是:他与师哥的音乐理念发生了分歧。
他说:“我所做的音乐,首先要感动自己,去写自己喜欢的歌,不会勉强自己”。为了完成对自己的许诺,他付出的代价却是默默无闻了近10年。
但在所有人都为他当初的决定惋惜时,经过十几年沉淀后的他,非但没有被时光掩埋,反而如美玉出世,绽开灼灼光华。
他是歌手李健,人们也称他为:音乐诗人。
而他的两次曾被无数人嗤之以鼻的选择,第一次,让他挖掘出了自己人生的另一种方向;第二次,他让自己无可替代。
卡耐基说:走得最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每次我们在探索前都会害怕,害怕未知,害怕失败,但能让我们的人生闪闪发光的,从来就不是害怕。不试,你怎么知道会是坏的结果呢?
小B,洒脱的北京大妞。
年轻的时候,她一直就是世俗眼里的成功者。20岁出道,24岁开始走红,甚至无数人说到最能代表自己青春的电视剧时,也还会想起她。
但在她快满30岁的时候,她却突然从人们眼中的“乖乖女”,变得离经叛道。
她要自己当导演。都说演员“演而优则导”,但她入行还不到10年,更何况女导演在这个圈子里一向都是“稀有动物”。所有人都觉得,她只是玩玩而已。
但她处女作就好得令人惊讶,一年后,更是用自编自导自演的电影,拿下了西班牙圣塞巴斯蒂安电影节的最佳导演奖。
所有觉得她不行的人,都被打了一巴掌。“出格”之旅却还没停。
上了30岁的女人,在人们的眼里,该是结婚生子的时候了。但她不仅没结婚,还在39岁的时候,选择了冰冻卵子。她又一次打破了所有人对30岁女人的认知,对于几千年来人们对女性的捆绑规则,她根本不屑一顾。
“延续香火,我真的十几年没听过这些词了。”
“让他们在自己的规则里玩吧,我们不奉陪。”
她是徐静蕾,被称为“最有独立女性精神的才女”。
英国有一句谚语:命运总是宠爱勇士。总有人将自己的平庸归结为命运,但人为什么一定要按照别人对你的期待活着?徐静蕾绝不是人们心中的好女人,但她做演员、当导演、玩杂志,活得比大多数安分守己的人都要灿烂。
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你做出什么选择、想要什么样的人生,只要敢探索、敢挑战,哪有绝对的不可能?澳大利亚演讲家尼克·胡哲,没有四肢,不是照样会拍照、会游泳、会足球,甚至还会骑马吗?
关键只在于,你敢不敢迈出那一步,去书写你自己的篇章?
小c,国内重点大学毕业的高材生。
他这个人爱折腾,大四就开始创业,毕业进公司后,更是化身拼命十三郎,每天的工作时间接近16个小时,一路从分公司经理当到总公司CEO。
很多人都说,他是小员工逆袭的典范,但他只是更敢当那个吃螃蟹的人而已。2000年,互联网刚兴起,无数人还在观望,他就试水互联网化运营,之后他更是屡次走在了时代的前列,终于在2007年,让公司成功上市。
但最让人吃惊的事情出现了,成为上市公司CEO,别人都是撸撸袖子就继续拼了,但他,弹弹衣袖,辞职了。
他在40岁的时候,选择重新创业。大学时被硅谷精神点燃的梦想从来都没有熄灭,他想做一家让每个人都能享受科技乐趣的公司。然后,他真的做成了。出走半生,归来依然少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