嗨!听说你要认识思维导图


        一图一世界,思维无极限。大家好,欢迎来到“深度玩转思维导图+”7天系列课程,我是本节课的老师小奇。


        关于思维导图,相信很多人之前或多或少都接触过,有的小伙伴觉得它有点特别,当然也有的小伙伴觉得这和传统的流程图并没什么区别。下面我们先来看一组数据,据统计目前200多个国家的3亿多人

口都在用思维导图,包括大量的500强企业以及像马云 李彦宏这样的牛人在工作中也经常会用到思维导图,而越来越多的人也开始使用并爱上了思维导图,所以思维导图真的像我们表面看到的这么简单吗,而它的神奇之处,你真的了解吗?

        正是基于很多人对思维导图的一知半解,我们才开设了这期以徐斌教授和马芷子老师的《深度玩转思维导图+》这本书为基础的7节系列课程,来带领大家由浅入深,从理论到实践一层一层揭开思维导图

的神秘面纱,走进思维导图的世界来亲身感受思维导图底层逻辑和创新思维的神奇之处。

        相信,通过本期课程的学习和21天训练营的实战,你的工作,学习和生活会因为思维导图而变得更高效,更快捷,更有趣。

        好的,今天是我们本期课程的第1课 本节课我们主要从思维导图的定义,诞生、根源、应用以及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这五个方面来具体讲解。

      我们一直在说思维导图,那究竟是什么呢?

        思维导图又叫心智图,是指导入与主题相关的信息,设计适合的维度进行结构化思考,并以发散图的形式可视化呈现信息的过程。它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思维可视化工具。

        那么思维导图作为一种风靡全球的思维工具又是如何诞生的呢?

      说到思维导图的发明,我们不得不向被誉为英国“大脑先生”的托尼博赞教授致敬。托尼博赞先生在哈佛读大学期间 通过大量地学习和研究同时结合自己的实践,

总结出一套图文并茂的高效记忆工具,这便是最初的思维导图。后来托尼博赞教授又相继出版了80多本有关思维导图的书,而思维导图也成为了风靡全球的终极思维万能工具。


        有的同学可能会问了为什么思维导图一经推出就受到这么多人的推崇和喜爱呢,下面我们就透过思维导图丰富的外在形式来探索一下它的内在根源吧!

        1981年,美国的诺贝尔 医学生理奖 得主 罗杰 斯佩里 教授证实了人的大脑分为左脑和右脑,虽然左右脑的形状相同,但功能却大不相同。

        我们的左脑更像是一位深沉的思考家,主要处理文字和数字等抽象信息,善于进行逻辑和推理分析,是理性思维的中枢,所以左脑又被称为 “理性脑”。

      而右脑呢,更像是一位浪漫的艺术家,主管图像、色彩、情感等信息,善于空间感和想象力,是感性思维的中枢,所以右脑又被成为“图像脑”。

        尽管两个半脑各司其职,可事实上,无论做任何事情,我们都要运用全脑思维,只是不同的事情大脑不同区域的参与程度不同罢了。


        而我们在绘制一副思维导图的过程中,正是用图像、颜色、线条和关键字这些元素相结合的形式,左脑负责文字和线条结构,右脑负责图像和颜色,这样就充分调动了左右脑相互配合,分工协作,从

而有效的锻炼了我们的全脑思维优势,激发出大脑思维无限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所以,思维导图呀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又叫脑图。

        那么作为一套高效的思维工具,思维导图在我们的日常工作,学习和生活中真的可以说是无处不在。从各种学习笔记、读书笔记、文章写作、到头脑风暴、项目管理、开会演讲等方方面面,可以说思维导图的作用真的是“只有你想不到,没有它做不到。”

        我们前面说了一大通思维导图的神奇之处,有的小伙伴可能要问了,思维导图跟传统的流程图和线性笔记有什么区别呢?

        其实他们最根本的区别就是在于思维方式的不同。

        思维导图以中心图为中心向四面八方发散出去的发散性思维,同时通过图像 颜色 线条 关键字等元素又能聚焦主题,快速理清思路,同时抓住关键信息强化记忆。

        而传统的笔记更多的是横向或竖向的线性思维,限制了思维的创造力,同时密密麻麻的文字,可能会参杂很多无效信息,反而不利于记忆。



        好了,以上就是我们本节课程的内容了,我们从思维导图的定义诞生、根源、应用以及 思维导图与传统笔记的区别 这五个方面,对思维导图做了一个基本的介绍。

        想必听到现在很多同学已经迫不及待想要亲手来绘制一张思维导图了吧?大家先不要着急,俗话说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所以请大家先准备好一张A4纸和3种颜色

        以上的马克笔,下节课,我们将为大家解锁一套轻松掌握思维导图绘制的六步秘籍,同时还要带领大家去探索下思维导图五颜六色的外表下藏着的那些小秘密。

        课后的时间,大家可以试着以自己对思维导图的最初印象把本节课程的重点内容用思维导图的形式画出来吧。

      下节课程会更精彩,大家一起期待吧。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