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全椒山中道士 韦应物
今朝郡斋冷,忽念山中客。
涧底束荆薪,归来煮白石。
欲持一瓢酒,远慰风雨夕。
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
【注】白石:《神仙传》云:“白石先生者,中黄丈人弟子也,常煮白石为粮,因就白石山居,时人故号曰白石先生。”此指山中道士艰苦的修炼生活。
韦应物(737~792),中国唐代诗人。汉族,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因出任过苏州刺史,世称“韦苏州”。
【译】今天郡斋里很冷,忽然想起山中隐居的人。
你一定在涧底打柴,回来以后煮些清苦的饭菜。
想带着一瓢酒去看你,让你在风雨夜里得到些安慰。
可是秋叶落满空山,什么地方能找到你的行迹?
【析】此诗作于唐德宗建中四年(783年)或兴元元年(784年)秋日。安史之乱后,唐玄宗奔蜀,韦应物立志读书,进士及第,官至洛阳丞,后被迫辞职后又任滁州刺史。此诗创作正值作者在滁州刺史任上。
全诗淡淡写来,却于平淡中见深挚,流露出诗人情感上的种种跳荡与反复。开头,是由郡斋的冷而想到山中的道士,又想到送酒去安慰他,终于又觉得找不着他们而无可奈何。而自己的寂寞之情,也就无从排解。
这首诗,看来像是一片萧疏淡远的景,启人想象的却是表面平淡而实则深挚的情。在萧疏中见出空阔,在平淡中见出深挚。这样的用笔,就使人有“一片神行”的感觉,也就是形象思维的巧妙运用。
【评】
此诗有两个关键字。一个是“寄”,一个是“冷”。
题目叫“寄全椒山中道士”,既然是“寄”,自然会吐露对山中道士的忆念之情。但忆念只是一层,还有更深的一层,是寄托隐归之意。
诗的还有个关键在于那个“冷”字。首句既是写出郡斋气候的冷,更是写出诗人心头的冷。想起自己贬官的遭遇,在这秋风秋雨中别是一番滋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