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场跨越三十年的心灵重逢
题记:
清明回乡一周多,返回上海后,写下了这篇感悟,一直放在私密文章里,是想等杜牧的那首《清明》书法作品写好了,今天终于完笔。
去年清明,我独自一人默默回到故乡,在父母坟前静静诉说了两个多小时,完成了多年未了的心愿。今年清明,回乡的队伍壮大了——哥哥、大姐的女儿一家,大人小孩共五人自驾车回乡。车轮碾过高速公路,窗外风景飞逝,我的思绪却飘回了那些与这片土地紧密相连的岁月。
回乡的路途并不顺畅,网上报道雷军生产的小米电车,三个大学生驾车在铜陵出事。尽管我们车上有三个人能开车,我们还是在铜陵停下,住进宾馆,第二天早餐后再出发。4月3日晚上,我们抵达洪湖国际大酒店时。祭奠用的鲜花、冥币等在上海时,我就已经安排妥当,到酒店后,这些祭奠用品已全部送到前台,等待明日去祭奠用。
4月4日清晨,我们一行七人驱车前往新旗陵园。春日的阳光温柔地洒在墓碑上,我们清扫尘土,献上鲜花,点燃香烛,摆好水果糕点,大人小孩依次
祭拜,燃烧的冥币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待一切仪式结束,我独自留在父母坟前,静静地站了好一会儿。清明前的一周,我曾梦见母亲,在梦中与母亲交谈,醒来时眼角湿润。此刻站在坟前,那种感觉又涌上心头。
这次回乡,除了祭奠父母,还有一件重要的事——我带着年后刚刚出版的《乡情乡韵》书,准备送给同学们。这本书去年夏天开始筹备,今年年后出版。这次准备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我都想见一见。时间有限,我马不停蹄地安排着每一场会面。还准备捐赠二套给家乡图书馆。虽然正值清明假期,当地文化局长恰好是我们高中同学,虽然人在外地,一个电话就办妥了捐书手续。晚上七点多,图书馆工作人员亲自将捐赠证书送到我住的洪湖国际大酒店,我拿着捐赠证书和图书馆工作人员在酒店大堂合影留念。
和小学同学见面,她是我们当年数学老师的女儿,如今已是一位干练的中年女性。她开车来酒店接我,带我去江滩公园散步。离开家乡三十多年,虽然母亲生病那些年我常回来,但几乎都在医院陪伴母亲。再加上母亲医院的某位医生几次请求我,每天晚上安排母亲睡后,我答应帮那位医生的母亲亲戚家的孩子做心理咨询。因此,没有时间去欣赏家乡洪湖的风景。四月的江滩公园美得令人心醉,晚樱开得正艳,粉色的花瓣在春风中轻轻摇曳。小学同学和我站在花前树下合影,镜头定格的那一刻
,仿佛时光倒流。
难得在江滩公园漫步一小时,和高中同学约定的时间还没有到,电话提前打来了。于是小学同学送我到莫奈咖啡店。原计划只聊半小时,结果一坐就是三个多小时。高中同学说在家乡虽然有许多同学,却找不到能交心的人,她倾诉着多年未曾对人言说的心事,说着说着,红了眼睛,湿了纸巾,我运用心理咨询的技巧倾听、回应、共情,也适当的自我暴露,让她感到被看见、被理解、被接纳。谈话结束时,她的眼神明亮了许多。而当天与初中同学约好的见面时间不得不推迟到晚上八点半,在雨果咖啡馆,我和初中同学也聊了两个多小时。话题从学生时代的趣事到各自的人生起伏,分手时仍意犹未尽。
离开家乡前夜,我与高中时的班主任共进晚餐,还见到了高中一俭男同学,他来自燕窝镇,是我童年生活过的地方。班主任是父亲的学生。高中毕业后,这是我第一次如此近距离地与老师交流。他仔细欣赏,认真点评我的书法,那份专注与真诚让我深受感动。还说《乡情乡韵》书中的文字,等他仔细阅读后,再跟我交流。看到班主任,也让我想起中学时,班主任曾邀请父亲到班上给他的学生讲了2小时的作文课,那堂作文课结束后,雷鸣般的掌声久久不停,让人难忘!
回上海途经武汉,我与闺蜜和三位高中男同学一起去祭奠了已故的老班长。中午五人共进午餐,晚餐则在湖北第二师范学院与更多同学和班主任相聚。聚会接近尾声时,一位特别的朋友——我们线上多元阁读书会的小伙伴赶过来了,她是武汉一所大学的医学博士兼心理老师,刚从家乡宁波返回武汉,一下高铁就直奔聚会地点。我们一见面就激动地拥抱,仿佛久别重逢的亲人。
武汉师生聚会之后,班主任感慨万千,写下了一首诗,老师依旧宝刀不老,文采斐然。
相聚感怀
师生江城相聚首,
往事历历上心头。
欢声笑语话当年,
故事尽在杯中酒。
欣慰个个春风面,
犹喜人人事业就。
镜头定格成永久,
青春永驻情长留。
——写于湖北第二师范学院
在武汉的最后时光,我和闺蜜单独见了另一位高中女同学,西北政法大学毕业后,一直做律师。三十多年前的冬天,我们三人曾在我家合影;三十多年后,我们沿着东湖走了一圈,四月的东湖,宛如人间仙境。湖水碧波荡漾,岸边绿树成荫,繁花似锦,木绣球、晚樱、杜鹃、紫藤等竞相绽放,与红枫、青草相互映衬,湖光山色,美不胜收,令人陶醉其中。
之后在东湖附近一家环境优美的餐厅,吃饭、喝茶,品尝了毛主席诗词中的“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中的武昌鱼,肉质细腻,鲜嫩可口,粉糯粉糯的湖藕。我们聊中学时光的点点滴滴,也聊各自的工作经历,人生阅历,律师同学笃定认为我特别适合做心理咨询师。
当我把律师同学中学、大学时期给我寄的明信片,写的信带给她看时,她先是惊讶,之后是感动,几十年过去了,我竟然完好的保存着。我也特别感谢律师同学,09年,我们家和楼下上海老夫妻因为卫生间漏水,楼下起诉我们,还兴师动众请了二位律师,我把基本情况告诉律师同学后,叫我不要请律师,最终法院会象征性的让我们赔偿一点,一审、终审,结果真如律师同学说的那样。楼下请了两个律师,按当时上海这个行业的平均水平,至少8千,我们象征性的赔了2千多一点,楼下赔了夫人又折兵。
三十年后,我们再次留下影像。两张照片放在一起,岁月在面容上留下的痕迹清晰可见,但眼神中的那份情谊却丝毫未变。
这次清明回乡,我见了小学、初中、高中的同学,还有敬爱的老师。虽然行程匆忙,但每一场相遇都充满感动。我突然明白,清明不仅是祭奠逝者的日子,更是生者重新连接、彼此温暖的时刻。那些跨越三十年的情谊,如同四月的晚樱,在记忆的枝头永远绽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