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名:学会提问
作者:尼尔.布朗 斯图尔特.基利
1、书的种类与主题分类
答:本书属于论说性书籍
2、使用最简短的文字来说明整本书都在谈什么?
答:批判性的提问技能,帮助你了解何时提问、怎样提问才能让你判断出信什么、不信什么。
3、将主要部分按顺序与关联性列举出来。将全书的大纲列出来,并将各部分的大纲也列出来。
答:一、一个批判性思考的人所具备的条件
1、批判性思维的三方面:(1)有一套互相关联、环环相扣的关键问题的意识;
(2)恰如其分的提出和回答关键问题的能力;
(3)积极主动的利用关键问题的强烈愿望。
2、两种思维方式:(1)海绵式思维
(2)淘金式思维
淘金式思维清单:
我有没有问“为什么”别人要我相信他的观点
在我想到别人的说法可能有问题时有没有把他记下来
我对别人说过的话有没有进行客观评价
针对某一特定主题我有没有在别人合理说法的基础上形成自己的结论
3、把精力花在有意义的问题上
4、弱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捍卫自己现有的立场和看法
强势批判性思维:利用批判性思维来评估所有断言和看法,尤其是自己的看法
批判性思考的人更需要强势批判性思维
5、批判性思考的人拥有的主要价值观:(1)自主性
(2)好奇心
(3)谦恭有礼
(4)以理服人
6、理智思考、不能感情用事
(1)宁可在理由充分、证据确凿时反复无常,也不要在缺乏论据、强词夺理的结论上执迷不悟
(2)接受还是拒绝一个立场,感情上的依恋绝不应该成为最重要的基础
7、让对话一直进行下去,营造会话交流的友好氛围
8、一厢情愿是批判性思维的最大劲敌
一厢情愿的思维之所以常常挥之不去,是因为我们否认一切的思维方式常常出现。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和事实作斗争,在冷冰冰的事实之外尽力强化升平世界的幻想。对我们共同面对或独自面对的种种问题产生的焦虑和恐惧情绪构成了一道防护墙,屏蔽了我们生活在其中的真实世界,让我们看不见其本质。
二、关键问题清单
1、论题和结论是什么
(1)论题就是引起对话或讨论的问题抑或是争议。它是后续所有讨论的驱动力。
描述性论题:指对过去、现在或将来的各种描述的精确与否提出的问题。(是什么、有关世界过去、现在或未来是什么样的问题)
规定性论题:指对什么该做什么不该做、什么是对什么是错,什么是好什么是坏所提出的问题。(应不应该、有关世界应该是什么样的问题)
(2)结论就是作者或演说者希望你接受的信息。
(3)如何寻找结论
线索一:问问论题是什么
线索二:寻找指示词(因此,表明,由此可知,由此得出,证明,告诉我们等)
线索三:在可能的位置查看一下(开头,结尾等)
线索四:记住不可能为结论的东西(例句,数据,定义,背景资料,证据等)
线索五:检索一下交流的语境和作者的背景
线索六:问一问“所以呢”
2、理由是什么
(1)所谓理由,即我们为什么要相信某个结论的解释说明或逻辑依据。
(2)理由和结论相结合构成“论证”。
(3)论证的几个特点
论证必有其目的
论证的质量有高有低
论证有两个明显的必要构成部分——一个结论及其支撑理由
(4)找到理由有提示词:由于、因为这个原因、因为这个事实、鉴于、研究显示等等
(5)结论本身并不是证据,它是一个由证据或其他看法支撑起来的看法
(6)先有理由再有结论,理由是模具,结论据此得意成型或修改
(7)文章中的理由如何有效组织他们的一些线索
a.圈出指示词
b.用不同颜色的笔标出理由和结论,或者在理由下面划线,用彩笔给结论做标记
c.在页边给理由和结论编上序号
d.读完长篇大论后,在文章结尾处按顺序列出所有理由
(8)首先浏览一下文章,找出结论并标记,然后问一下“为什么”,再找出理由,利用指示词来获取帮助,结论和理由要分开,尽量用自己的话复述理由,用自己的话复述有助于阐明他们的含义和作用
3、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
(1)只有理解了关键术语和词组的意思(无论是直接的还是含蓄的意思),你才能对一个论证进行评价
(2)我们常常误解所读的文章或听到的言论的意思,因为我们常常想当然的认为很多词的意思都是显而易见的。
(3)找到关键词的线索小结
a.检查论题看有没有关键词
b.在理由和结论中寻找关键词或短语
c.留意抽象的词或短语
d.通过反串来判断别人怎样给特定的词或短语下不同的定义
(4)检查关键词有没有歧义(判断你是否找到一处重要的歧义,最好的检测方法就是将这个词的不同含义替换到推理论证的结构中,看看改变这个词的意思是否会对理由支撑结论的效度产生重大影响)
(5)判定歧义(只有出现在分析推理过程中,意思不明确的词才最为关键)
(6)看看上下文,判断关键词的真实含义
(7)词义的三种表现形式:1、同义替换,2、举例说明,3、具体标准定义
(8)小心那些饱含感情色彩的词语,它会让你思维短路
4、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1)一个论证表面可见的部分常常最有可能穿上华丽的外衣
(2)批判性思维的的最终结果是要求一个人虚化若谷的接受各种观点,理性评判这些观点,然后再理性判断的基础上决定接受那些思想或采取哪些行动
(3)什么是假设:所谓假设,就是一个看法,通常没有明说出来,而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并用来证明其表面的推理论证。
假设的特征
a.隐藏或没有明说出来(大多数情况下如此)
b.作者认为是理所当然的
c.对判断其结论有较大影响
d.可能有一定的欺骗性
价值观假设:在特定情形下没有明说出来的喜欢一种价值观超过另一种价值观的偏向。我们把价值倾向和价值取向当近义词使用。
描述性假设:没有说出来的关于世界过去、现在和将来是怎么样的一种
(4)如何寻找假设(先检查理由,然后检查结论,寻找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
5、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
(1)批判性阅读和聆听的主要目标就在于判定结论的可接受程度或者价值大小
(2)所谓谬误,就是推理中的欺骗手段,作者有可能利用这个欺骗手段来说服你采纳其结论
(3)常见的谬误
a.人身攻击谬误:针对个人的人身攻击或侮辱,而不是直接反驳其提出的理由
b.滑坡谬误:假设采取提议的行动会引发一系列不可控的不利事件,而事实上却有现成的程序来防止这类连锁事件的发生
c.追求完美解决方案谬误:假设因为某种解决方案后还有遗留问题未解决,那么这种解决方案根本就不应该采用
d.偷换概念谬误:在论证中关键词语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含义,一旦不同含义之间的转换被认出来,这个论证就讲不通了。
e.诉诸公众谬误:通过引述大部分人都持有这一观点的说法来竭力证明某个论断有道理,错误地假设大部分人喜欢的一切就是有道理的、可以接受的
f.诉诸可以权威谬误:引用某一权威的话来证明结论,但该权威对这一论题并没有特别专门的知识。
g.诉诸感情谬误:使用带有强烈感情色彩的语言来分散读者或听众的注意力,让他们忽视相关的理由和证据。常被用来加以利用的感情有害怕、希望、爱国主义、怜悯和同情
h.稻草人谬误:歪曲对方的观点,使它容易受到攻击,这样我们攻击的观点事实上根本就不存在
i.虚假的两难选择谬误:当现实中存在两种以上的选择时却假设只有两种解决方案
j.乱扣帽子谬误:错误地假设因为你为特定事件或行为提供了一个名称,你也就合情合理地解释了这一事件。
k.光环效应谬误:使用模糊、引发人们强烈感情认同的美德词汇,使我们倾向于同意某件事而不去细致检查其理由。
l.转移话题谬误:一个不相干的话题被插进来,将注意力从原来的论题上面移走,通过将注意力转移到另一个论题上来帮助赢得一场论战。
m.循环论证谬误:在推理过程中已然假设自己的结论成立的论证
n.以偏概全谬论:一个人仅根据群体中极小一部分人的经历就得出有关整个整体的结论。
o.强求确定性谬误:认为一个研究结论如果不是百分百确定的话就应该被抛弃
p.错误类比谬误:有人提出一个类比,其中却存在重要而又相关的不同点
q.过度简化因果关系谬误:依赖并不足一解释整个事件的具体因果关系的因素来解释一个事件,或者过分强调一些因素中的一个或多个因素的作用。
r.因果混淆谬误:将事件的起因和结果混淆或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可能是互相影响的关系
s.忽略常见原因谬误:认不出两件事之间之所以有联系是因为常见的第三种因素在起作用
t.事后归因谬误:假设某件事乙是由另一件事甲造成的,仅仅因为乙在时间上紧随在甲之后
(4)辨认谬误的推理结构
a.找出结论和理由
b.记住结论并思考你认为可能与其有关的理由,将你的理由与作者的理由做比较
c.如果结论支撑某个行为,那就判断理由是否表明了某个特殊/具体的优点或不足,如果没有,就要当心
d.问一下自己:“如果理由成立,一个人要相信什么才能从逻辑上支撑这个结论,他还得相信什么才能让理由成立?”从而找出任何可能存在的假设。
e.问一下自己:“这些假设有没有道理?”如果是明显错误的假设,那你就找出了推理中的谬误,这个推理也就可以放到一边不管了
f.看看有没有一些强烈诉诸你的情感的词组可能干扰或分散你的注意力,让你没有考虑到相关理由。
6、证据的效力如何
(1)判断断言的几个问题
a.你的证明是什么?
b.你怎么知道他是真的?
c.证据在哪里?
d.你为什么相信它?
e.你确信它是真的吗?
f.你能证明吗?
(2)主要证据的类型,作为证据可靠吗
a.直觉
直觉最大的问题就在于它的私密性,别人根本无法判断它的可靠性
b.个人经历
个人经历常常会导致我们犯下以偏概全谬误
c.典型案例
当心那些引人注目的典型案例被人利用作证明
d.当事人证词
当事人证词有关的每个问题都要特别小心:选择性、个人兴趣、省略内容、人为信息
f.权威或专家意见
专家也会常常犯错误
g.个人观察
观察者,不像特定的镜子,并不能给我们提供“纯粹”的观察。
h.研究报告
科学研究,如果进行得比较理想的话,是我们获得证据的一个最好的来源,因为科学研究强调可验证性,可控性和精确性。
无论一个科学报告看上去显得多么客观,还是难免会夹杂了重要的主观因素。
科学研究作为证据
赞成:科学研究能接受公开验证
研究可使用控制来让外部影响因素最小化
科学研究使用语言方面做到了精确和前后一致
反对:研究的质量和认为因素变化非常大
研究结果常常互相矛盾,事实会随着时间的流逝发生改变
研究结果只能支撑结论
科学研究是人类活动,它会受到歪曲,而且主观因素在所难免。
i.类比
相关的共同点和不同点就是直接和类比所展示的那些潜在的原则相关的。
相关的相同点比相关的不同点所占的比例越大,类比的效力就越高。
7、有没有替代原因
(1)所谓替代原因是指一个言之成理的替代解释,可以说明为什么特定的结果会发生。
(2)我们找出的任何一个单独的原因都极有可能是引起事件发生的其中一个原因,而不是其唯一的原因
(3)一件事紧接在另一件事后面发生的这一发现本身并不能证明两者之间有因果关系,这可能只能一个巧合
(4)千万不要贸然接受你所遇的事件的第一个解释。
8、数据有没有欺骗性
(1)不知来历的和带有偏见的数据
在对这样的数据做出反应之前,我们先要问一声他们是怎么得来的
(2)令人困惑的平均值(平均数/中位数/众数)
当我们遇到平均数的时候,了解全距和数值分布的一个总体好处就是这样做会提醒你大多数人或事并不是正好符合平均值,与平均值差异极大的结果也在意料之中。
(3)把一个结论改头换面包装成另一个结论
(4)省略数据也是欺骗
当你遇到听起来让人动心的数字或者百分比,一定要当心
(5)评估数据的一些线索
a.尽量找出如何获取数据的相关信息,越多越好。问一下“这位作者或演说者是怎么知道的?”持论者想要用大量的数字来让你动心或者让你惊心的时候,你尤其要警惕
b.要对描述的平均值的类型感到好奇,分析一下知道事件的全距和数值分布是不是会对数据多了一个有用的视角
c.数据使用者拿一件事的结论来证明另一件事时你要特别当心
d.先不去看作者或者演说者使用的数据,把所需的数据证据和实际提供的数据做比较
e.从数据中得出你自己的结论。如果这个结论和作者或演说者的结论不一致,那么狠可能其中有什么地方出错了
f.判断有什么信息缺失。额。对于误导性的数字和百分比以及缺失的比较,你要特别当心。
9、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
(1)不完整的推理出现的理由
a.时空对论证产生的限制
b.由于注意力集中时间的限制,论证必须尽快完成
c.持论者的知识总是不全面
d.论证常常是为了欺骗
e.持论者常常与你有不同的价值观,信仰和态度
(2)接受说服之前,先打个问号
你应该记住几乎任何一个你所遇到的信息都有一个目的的
(3)识别省略信息的线索
(4)考虑是否有负面效果
被提倡的行动的潜在负面效果
(5)面对信息缺失的现实
自动声明只要信息仍然找不到你就不能做出决断,那就会阻止你形成任何观点
10、能得到哪些合理的结论
(1)结论只有在某人对理由的含义进行特定的解读或者假设之后才能得出来
(2)避免二分是思维方式,妨碍我们考虑多种可能性
(3)寻找多个结论,可使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为什么”等得出备选结论
(4)当一个规定性论证中的理由是在表达实际存在的问题时,寻找这个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法就是这个论证可能得出的结论
(5)辨认备选结论的一些提示
a.努力找出从理由当中可以推导出的尽可能多的结论
b.使用条件句来限定备选的结论
c.重新将论题表述为“我们该怎么样来处理乙问题”
4、作者想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
如何很好的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巧
5、诠释作者的关键字,与他达成共识
关键字:批判性思维/关键问题
面对结论要善于利用批判性思维提出“关键问题”,让自己是否采取该结论提供更理性的分析
关键问题:论题和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推理过程中有没有谬误,证据的效力如何,有没有替代的原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什么重要的信息被省略了,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6、由最重要的句子中,抓住作者的重要主旨
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切实有效的提出一些关键问题,希望我们能提供较为详尽的指导。这本书出色的完成了它的既定目标——传授批判性的提问技巧。
本文的主旨就是传授人们批判性的提问技巧。
7、知道作者的论述是什么,从内容中找出相关的句子,在重新结构出来
本书的主要目的就是帮助你了解何时提问,怎样提问,才能让你判断出信什么,不信什么。
重新结构:怎样提问,关键问题清单:论题是结论是什么,理由是什么,哪些词语意思不明确,什么是价值观假设和描述性假设,推理过程当中有没有谬误,证据的效力如何,有没有替代原因,数据有没有欺骗性,有什么重要信息被省略了,能得出哪些合理的结论
8、确定作者已经解决了哪些问题,还有哪些是没解决的。再判断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解决的问题。
作者解决了如何教导人们提出关键问题的思路了,并提供关键问题清单并做了相关的阐述和解释。
哪些是没有解决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可能让你折戟成沙,不当的使用会影响社交
哪些是作者知道他没有解决的问题:批判性思维可能让你折戟成沙,不当的使用会影响社交(这能提醒,无法做到让所有人都能避免这种情况)
9、除非你已经完成大纲架构,也能诠释整本书了,否则不要轻易批评。(在你说出:“我读懂了”之前,不要说你同意,不同意或暂缓评论)
前两部分我都已经做了,至于批评,我会只能说可能是国外的著作或是翻译的原因,这本是需要花不少时间去反复阅读和消化,理解上面有点吃力,对于一般人来说真的需要点耐心和毅力。
10、不要争强好胜,非辨到底不可
不辩,作者这方面的知识远超与我,
11、再说出评论之前,你要证明自己区别得出真正的知识与个人观点的不同
作者本书中阐述的内容就是真正的知识,它是经过长期的经验和思考得出的,而我对于本书的唯一批评就是一个个人观点
B.批评观点的特别标准
12、证明作者的知识不足
这方面我暂时没有发言权
13、证明作者的知识错误
我目前的能力还找不出作者在本书中所体现的知识方面的不足
14、证明作者不合逻辑
作者本书就是指导人们如何利用批判性思维去提出关键性问题,逻辑性远超其他的书本,我无法指出作者不合逻辑的地方
15、证明作者的分析与理由是不完整的
作者在书中有一项目的就是教导人们如何分析结论和理由的,这点上面目前的我还不足以对作者进行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