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宠辱不惊”是我喜爱的词,也一直是我尽力达到的标准,不因个人得失而心动。虽然一直在努力,但有时候很轻易地又败下阵来,果然不是谁都能被称为“高人”。
功利浮躁的社会让人们都不自觉地披上了“坚硬”的外壳,它能让我们更安全、更自信。有了这伪装得近乎完美的外壳,我们不易欣喜、不易动怒,一切仿佛都理所当然,但真的是这样吗?昨晚的事情让我再一次重审每个人坚强外表下敏感或许又脆弱的内心。
回到宿舍时已将近九点,九点刚过三分就收到了隔壁宿舍同学的微信消息,虽然相识一年,但我们几乎没有任何交集,似乎这已经是见怪不怪的现象了,虽为同窗,但依旧陌生如路人。点开消息的一刹那,被那洋洋洒洒的满屏文字吓到了,只读了一句便知道了信息内涵“宿舍墙壁隔音不好,我们的谈话影响了她们的正常生活,谈话内容也清晰易得”,末尾还请求我向我的室友们转告她的消息。
当我把消息转到宿舍群的时候,一整晚都待在宿舍的两位室友急了,听完解释我才明白怎么回事。宿舍的谈话内容无非是学业、生活和八卦,两位室友对广告课老师的上课方式及同学的课堂表现描述评论了一番,恰巧其中的一个谈话点就是发微信消息这位同学,以至于就出现了故事开头的结果。
两位室友开始不淡定了,就说“我们单纯的就说了这么件事儿,根本没说其他的好吗”,对于这样的纠结我们的最终结论有二:一、隔壁同学听到了我们宿舍对她的谈话,借微信消息之由发泄愤懑;二、隔壁同学仅仅是提醒我们以后说话声音关小一点。对于这样的推断我们觉得还是很合理的,也没觉得有什么,毕竟邻居相处,哪能避免沾不到一点鸡毛蒜皮之事,借用我回复隔壁同学的那句话“相互理解相互尊重”。
让我想不到的是参与谈话的两位室友之一展现了她从来没有的碎碎念一面,这位室友从来都是爽朗、大方,但是在这件事情的表现却让我们大跌眼镜,自从看到隔壁同学的消息后她就在后悔自己不该讨论同学,怀疑自己是不是说了别人的坏话。其实,她并没有。
生而为人,就是赋予了别人议论的权利,我说的“议论”不一定非得是负面的话语,它包括我们讨论一个人的方方面面。我们经常会说“我有个同学,他/她......”,省略部分的有可能是他/她小气、奇葩等等,但也更多的是说他/她恋爱了、工作了怎样怎样。不可否认,我们生活中的大多数谈话都会涉及到别人,这不可避免,只要我们做到不说别人坏话、不透露别人隐私就行了。
互联网发达的时代,我们专注于智能享受,机器体验替代了真实温度,我们都渐渐丧失了与现实中人相处的能力。智能让我们无所不知但却又一无所知,我们根本就不知道与我们朝夕相处的亲人的渴盼,也不知道与我们朝朝暮暮的同学的想法。
我们看似坚强无比,实则敏感至极。宠辱不惊的表面也许是网络塑造的冷漠,而不是真的看淡一切,置之度外。愿我们能表里如一,勇敢表达自己内心的真实想法,即使它与“宠辱不惊”想去甚远,即使它会让我们看起来软弱无比,但它是我们唯一真正拥有的东西,这是最难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