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
今夏最大的收获就是重读《安娜卡列尼娜》这本经典巨著。小说的主线有两条,一条是女主人公安娜追求爱情幸福,却最终失去了一切,落得卧轨自杀,陈尸火车站的悲剧。另一条是大庄园主列文反对土地私有制,抵制资本主义制度,同情贫苦农民,企图进行改革与探索却屡遭失败,思想始终处于矛盾激烈的斗争中,寻求人生真谛的心路历程。
- 02 -
托尔斯泰的伟大在于,通过这两条主线,描写了新旧交替时期紧张惶恐的俄国社会,描绘了而过从莫斯科外省乡村广阔而丰富多彩的图景,先后描写了150多个人物,是一部社会百科全书式的作品。
- 03 -
有看过本书的朋友说,安娜太傻了。出身贵族的她有美丽的容貌,官场位高权重的丈夫。交往的都是社会名流,出门有四架马车伺候,享尽荣华富贵。这是多少女人一辈子也打拼不到的东西,但是,她被爱情烧婚了头脑,置自己的家庭儿子于不顾,毅然与情夫出走。可是当激情退却,开始的美好变成了彼此的怨恨,失去了一切的她在绝望中走上了绝路。并且,很笃定的说:假如人生有再次选择的机会的话,安娜一定不会再为爱情赴汤蹈火,用生命去换取海市蜃楼的爱情。
- 04 -
可我想说的是,我认为假如生命即使可以重新来过,相信安娜还会做出同样的选择。一直觉得可以将人从感性和理性上分为两类,毫无疑问,安娜是属于前一类人。偏感性的人最重视的是心灵的感受,最不能容忍的就是心灵的空虚。,卡列宁严谨古板无趣,俩人之间年龄相差悬殊,心灵沟通有很多障碍,可以说,安娜在卡列宁身上就没有品尝过爱情的滋味。
- 05 -
躁动的荷尔蒙在体内生根发芽,在这种情况下,即使没有沃伦斯基,也会出现别的什么斯基点燃她的欲望之火。这是她的宿命。只要她的性格如此,即使再重来一遍,她的命运也不会改变。只是安娜以及包法利夫人的悲剧告诉我们,人活着就会有欲望,在一定程度上,欲望推动了个人及社会的发展。反之,欲望也经常会阻碍个人和社会的进步。所以,作为一个人,无论男人还是女人,如何管理和控制自己的欲望,是每一个人应该仔细思考的问题。
- 06 -
相比较而言,自己更为喜欢这本书里关于列文这条主线,列文的故事脉络虽然简单,但是关于他内心戏,思索人生的描写非常精彩。他的坐卧难安,大悲大喜,大段的内心独白,都强烈地表达了作者对俄罗斯社会,对人类精神世界追求的反思。例如,通过列文和农民们一起劳作思考,托尔斯泰提出了这样的疑问:到底给予农民自由,让他们自己寻找出路更幸福,还是完全让渡自己的权力给贵族,由贵族来支配并分配更幸福?
- 07 -
——从那时起,使他惊异的主要不是死,而是生。他不知道生命从哪里来,它的目的是什么,它究竟是怎么一回事。生物体和它的灭亡、物质不灭、能量不灭定律、进化——这些术语代替了旧的信仰。这些术语和概念对科学很有用,但对生命本身却毫无作用。他不自觉地在每本书里,在每次谈话中,在每个人身上找寻对这些问题的看法和答案。
- 08 -
——在无限的时间里,在无限的物质里,在无限的空间里,分离出一个生物体水泡,这个水泡一刹那破灭了,我就是这样一个水泡。这是一个叫人痛苦的谬误,确实人类几世纪来在这方面冥思苦想的唯一成果。
- 09 -
——我依旧会对车夫伊凡发脾气,依旧会同人争吵,依旧会不得体地发表意见,依旧会在我心灵最奥秘的地方同别人隔着一道鸿沟,甚至同我的妻子也不例外,依旧会因自己的恐惧而责备她,并因此感到后悔,我的智慧依旧无法理解,我为什么要祷告,但我依旧会祷告——不过,现在我的生活,我的整个生活,不管遇到什么情况,每分钟不但不会像以前那样空虚,而且我有权使生活具有明确的善的含义。
- 10 -
列文对人生的思索具有着很强的代表性,又有谁在成长的过程中没有产生过这样的疑惑“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要到哪里去?”。托老先生高明之处在于并没有给我们一个标准的答案,而是通过小说中的人物让我们继续去深深的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