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岁是那最美好的年华,高中三年,和你一起走过的那些同学,那些岁月,是和你最相似的同类。有人说,18岁高考的时候,才是我们人生的巅峰,那个时候,我们怀揣着梦想,手拿着画笔,脚踩着大地,尽力描绘着明天的自己。
18岁那年,我们经历了高考的选拨,经过了填志愿的取舍,来到了属于你的大学,认识了来自五湖四海却志同道合的朋友,在大学里学习者,彷徨着,快乐着又悲伤着。
到28岁的时候,你又经历了哪些人,哪些事?当你听到同学的消息,聊到他们的这十年,总会感慨良多。谁博士毕业了?谁国外定居了?谁和谁结婚了?谁和谁分手了?谁的小孩几岁了?又是谁还孤身一人?聊到他们的时候,又会想到当年的我们。
当年的我们,一起走过。后来的路,事情我们各自闯荡。闯荡了一圈,回来才发现,原来终其一生,都没有走出当年的班级。
如果可以,就让时间永远定格在那一刻吧。30年后同学聚会的时候,除去岁月的痕迹,吵吵闹闹的聊着当年那些嬉笑怒骂,和这些年各自走过的道路,诉说着当年的梦想,和这30年来的现实。有当年其貌不扬的,如今春风得意,有当年兢兢业业的,如今马前失蹄。大多数人过着平凡的日子,少数不平凡的人大概也没有太多时间用来感慨过去吧?但是又有什么关系呢?18岁的时候,我们年轻啊,这就是最大的财富。即使是功成名就的人也不排除想一觉醒来带着30多年梦境选择另外一种的可能吧?
对,有选择就有取舍,有舍去的地方,就有遗憾暗自汹涌。午夜梦回的时候,摘除了平日的小心翼翼,总会幻想,如果当年没有放弃。。。该多好啊。
可是时间不会因此快一分,也不会因此慢一分,它像个严厉的老人,霸道地让所有人都必须遵守他的规则。对,他是公平的,对谁都一样。
写了这么多,其实我是想站在今天,30岁的时间点上,讲讲我看到的故事。
一
华师
华师一,全称是华中师范大学附属第一中学,坐落在武汉市,是一所全国都能排前三的高中。能在这里读书也算三生有幸。
时间回到2002年,那年我们中考。我们初中所在的班级一个重点中学的重点班级,班上除了报考华师一的就是报考省实验的,这两所是当时武汉最好的两个选择。我们班一共七十人,最后有20多个去华师一的,20多个去省实验的。这一年华师一作为素质教育示范高中,结合时代开启了一个叫做“国际部”的班种,专门培养面向国际的高中生,将英语和计算机做为重点培养课程,计划经过三年,让学生达到雅思5.0,计算机二级的水平。有幸,我进入了这样的班级。
开学第一天,我们并没有去武昌本部报到,而是去了“华师二”。虽然同是系出名门,嫡长子和小妾的儿子区别也很大,华师二在武汉根本没有什么名气,是一所普通得不能再普通的高中。不对,先开始,作为华中师范大学的附属高中有两所,华师一和华师二,本来两所高中都有初中和高中。后来因为改制,华师一附中的初中部改成民营的了,成了武汉市的“贵族初中”。而华师二的高中教师力量后来合并到华师一了,华师二从我们这届开始只经营初中部。这样就产生了一个问题,细致而微妙,以至于有家长静坐示威。
欲知后事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