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鼓励人们节约用水用电,效果却不明显;
请求陌生人的帮助时,成功的概率很低;
谈判的时候老是被对方牵着鼻子走;
。。。
如何才能更好的突破这些瓶颈呢?
其实只需要在“如何传达信息”这个问题上,对措辞、时机、背景或情境设定一些小小的调整,来达到潜移默化地影响他人的目的,就能戏剧性地改变“认同信息并依言行动”的程度。这就是《细节》这本书交给我们的秘诀,或者说是套路。当我们知道了这些套路后,既可以用来影响别人,也可以避免自己被套路。
1.向“大众”借力
英国海关收税的案例:把按时纳税的实际人数写在了通知函中,邮寄给滞纳人,税款上交率大大提高。
人们深处社会中,希望得到社会的认同,看到大多数人都这么做了的时候,自己也会为了不被排除在外而在行动上跟进,做出和大多数人一致的行为。这就是我们所说的从众心理,人们一般不大擅于辨别出影响自己行为的因素,往往认为自己是理性思考后作出的决定,其实是受到了环境细微变化的影响。
所以,想要说服某人做一件事的时候,可以强调“大多数和他类似的人”都在这么做,或者传递一些大众所认同的观点,让对方内心里觉得这是一个合理的、没有风险的决定,会受收到更好的效果。
2.强大的环境暗示
环境对人公德心的影响:墙上有肮脏的涂鸦时,大部分人会把车上的传单随机仍在地上,尽管墙上还有禁止乱扔垃圾和乱涂乱画的提示语;反之,墙上没有涂鸦时,大部分人会把传单收起来,或扔到垃圾桶里。
研究告诉我们,当人们看到其他人违反了某条社会规范之后,这就会给他们传递一个信息:违反规则是没有成本的,没人来履行规则,这就会诱导出人性中不好的一面,为所欲为,没有规则束缚。你看,都有人乱涂乱画了,那乱扔垃圾也没啥大不了的了,也减轻了自己违反规则的愧疚感。
让人置身于井然有序的环境中还不是最有效的说服方法,在这样的环境里同时看到别人遵守秩序,会起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人们总是会为了获得社会的认同而有跟随倾向的。
反过来,要想人们做出对社会有益的行为时,不仅要对传递的信息(规则)做改动,还要对其所处的环境做一些改变,改变环境可比改变人的想法容易得多,效果也会更好。
3.名字的功效
人们对名字的敏感度:在喧嚣的聚会中,即便很远的地方有人说道自己的名字,也能瞬间分辨出来。
说服人的时候,为了吸引注意力,多次提到对方的名字就非常有效,或者所请求的东西和对方的名字发生关联。
进入一个新的环境后,快速地记住身边同事的名字,并在下次偶遇的时候叫出他的名字,能够很好增进他人对你的好感。
如今国年过节很多人都喜欢群发短信或者微信祝福语,完全就是复制粘贴的产物,一点不走心,收到祝福的人一眼就看出来了是群发祝福,大部分人都懒得回。如果在祝福语开头加上对方的名字,那么就会显得有心一些,让人感觉这是特意给我的祝福,收效会更好。
4.主动承诺的力量
降低爽约率:人们打电话预约的时候,让对方说出自己具体什么时候来,做出一个口头承诺,爽约率降低。
生活中我们都被放过鸽子,别人答应了的事,却以各种理由放鸽子,让人很不爽,有时甚至带来损失。那么如何让人说道做到,不放鸽子呢?
大多数人都会有一个价值观,就是承诺和行为的一致性,既然承诺了就要办到,如果是在大庭广众直下做出的承诺就更是如此。
所以,为了让对方不放鸽子,不拖延,可以让他主动在事前公开做出一个小小的承诺,这样他就有了责任感,会尽力完成这件事。
5.“心安理得”效应
回收废纸测试:洗手间里,有回收废纸标签的垃圾桶里的纸反而更多了。
我们都知道纸张是用木材做的,如果纸张不能回收,就代表着用一张纸就浪费一张,对环境是极大的破坏,我们会尽力节约用纸。但是一旦看到可回收的标志后,浪费纸张的愧疚感就被可回收的可能性抵消了:既然这纸可以回收,那多用几张也没关系啦!人们浪费起来也就更加心安理得了。
想让人们做出一些改变的时候,要把“心安理得”效应考虑进去,把导致其心安理得的效用抵消掉。比如例子中可以再增加个提示,回收纸张也是要耗能的。
6.巧用“执行意向”
让人们克服拖延症,或者为了让其不忘记答应了的事情,可以提前让其做一个计划,打算在何时何地、如何地展开这件事。
预演一下自己怎样完成这件事,印象会更深刻,也是督促其作出了一个承诺,利用了承诺一致原理。
7.损失规避原则
人们有规避损失的强烈意愿。
说服别人的最好办法就是说明,这样做了会收获什么,并且能避免什么样的损失。
8.让客户不那么无聊
当人们排队等待的时候,给其找点事做,分分心,这样排队者就会觉得时间过得很快了,不会中途离去。
很多的餐厅在就餐高峰期,就专门为排队的人提供一些瓜子、小零食什么的,边吃零食边排队,就不会那么无聊了,也不会中途流失,有效提高了就餐人数。
9.潜力更重要
在向他人推荐东西或自己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对潜力的叙述上,人们往往更看重潜力的大小,也就是未来能给自己带来什么好处,现在的能力不那么重要。
找工作时,重点放在能证明自己具备未来潜力的证据上,会更有吸引力。
10.如何获得帮助
尽管开口寻求帮助便是
寻求帮助能向别人展示自己的薄弱的一面,拉近彼此距离
当对方帮助过你之后,就会对你更加友好了,因为在你身上有所付出
不要害羞,不要怕别人说你笨,只有先不知道,才能知道,珍惜说不知道的机会
11.先下手为强
谈判中,优先出价的一方能够用对自己有利的价格作为锚点,将谈判价格锚定在出价上下
你先开价,对方就会不自觉地去寻找与这个价格相符的产品特性,用来支持这个价格,最后说服自己,这个开价是合理的
反过来,不想被对方锚定的方法就是,专注于自己的理想价格,寻找与对手开价不符的信息特征
12.报价精确一点更好
我们购买商品的时候,当遇到价格是整数或很笼统的时候,比如200.00,就会觉得这是一个很随意的标价,肯定和商品实际价值不符,反而是遇到标价很精确的,比如18.45这样是数字,给人的感觉是精确计算过的,不会有坑,更令人信服。
谈判的时候,报价精确也会给对方一种认知,对方必定是花了大心思准备谈判的,必定有充足的理由支持这样一个报价,会觉得你很专业,就不敢乱杀价了。
13.标价最好带小数
去过商场的人就会发现,几乎所有的商品价格都带有小数!这其实是和人们对于价格的感受有关。
一瓶9.9的酱油会被人们归到不足10元的档位里去,但是多一毛,10元每瓶,就会被归到10元的档位里去。虽然只有一毛只差,但在消费者心里就差了一个档位。
14.顺序很重要
餐馆制作菜单的时候,可以再首页放一道比较离谱的菜,价格很高,比如200元一份,基本上没人会点的。它的作用就是作为一个锚点,作为一个对比的基石,衬托其它菜品的物美价廉,其它菜才是真正想要卖的。菜单内部的菜价格即便是一百左右,和首页的菜比起来也是相当划算的了。
15.鲜明生动的细节
筹款的时候,把受助者的一些细节展现出来,会使得受助者更加立体鲜活,会更加感同身受,更能拉近捐助者和受助者间的距离,会收到更多的捐款。
申请预算的时候也不要只提交干巴巴的数据表格,最好加上参与者的名字和照片,或者这个团队的一些细节情况,有助于获得批准。
不仅只强调资源对自己的好处,更要强调这份资源对提供资源的人能带来什么好处。
15.指出机会成本
机会成本,即放弃了的最大代价;选择了a方案,就不能选择b方案,那么b方案带来的收益就是机会成本
要说服他人做出选择,就应该将做出选择的机会成本描述得微不足道,促使其做出决定
钻石广告文案:明年再翻修厨房吧
16.如何激励他人--小数字定律
刚开始工作的时候,把重点放在已经完成了的比例上,比如刚开始几天就完成了工作的20%,会给人一种成就感;如果换种说法,你还有80%没有完成,一听就感觉还有好多没完成,瞬间就容易泄气,倍感压力。
这其实是比例偏见,两种说法的实质是一样的,但是给人的心理效果确实不同的。
早期的时候,把注意力引到已经完成的小数字上来,你已经完成了30%啦,加油!
当任务过了50%或者60%的时候,就把注意力引到还没完成的小数字上,你只有30%没完成啦,再加把劲!好像已经看到终点了一样。
人们总是对数字比较敏感些,根据完成进度引导人们关注不同的焦点,能够激发出人们的动力
17.从他人错误中汲取教训
错误时很宝贵的,不仅要从自己的错误中汲取教训,还要从他人的错误中汲取,列出错误清单,随时总结经验教训
只有从错误中汲取教训,学习,这样的错误才是优质的错误
为了成功,就多犯点错吧,因为只有勇于尝试的人才会犯错,说明他是个勇敢的、富有冒险精神的人
最后:
实际运用的时候可以将这些套路组合使用,效果会更好,但前提是要相容的方法一起使用,不然效果会相互抵消。并且也不是套路越多效果越好,套路的数量是有个上限的,如果套路太多,意图就会非常明显,反而让人一眼就看穿了,招致对方的抵触,作者给出的数量最好是三个就够了。
人类经过了几十万年的进化,信息量和知识量呈爆炸式增长,但是我们的硬件处理器—大脑,处理信息的方式却没怎么变化,所以只要在传递信息的时候,做出一点点细小的改变就能影响到人们的行为方式,这样“四两拨千斤”的方法成本是很小的,只要用好了,就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