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18|随想:即使“自命不凡”是最平凡的事,也不能失去梦想
迟到千年/2023.10.20
每天午饭时间刷刷新闻、看看文章,便是我午饭时间最好的消遣方式。
无意之中刷到了一篇图文,标题写着“这就是我们大多数男性的一生!网友:看完后忍不住哭了”。
我知道这无疑是一篇标题党文章,但仍然没有忍住倔强的食指点了进去,看完了图文,我虽然没有像标题写的那样“看完后忍不住哭了”,但我的确十分感慨,这是一篇让人泪目的文案。它所描写的不仅仅是大多数男性的一生,更是我们大多数人的一生。
我们每个人都从心怀梦想开始起步,追逐着自己心中的梦想,不顾过来人软硬兼施的不同声音的劝诫或反对,以为自己会成为实现梦想的少数人,但直到自己伤痕累累后才发现,我们最终仍然活成了大多数。可是,我们并不后悔自己的选择,因为我们知道当我们听从了过来人的劝诫或反对后走上另外一条道路,最终仍然也只会活成大多数。
年轻时,我们不希望活成父母的模样,但到头来我们仍然活成了父母的模样,而我们的子女又是我们年轻时的模样。
或许,这就是所谓的宿命,一代又一代的传承着。
能够改变宿命,扰动一代又一代传承的,或许只有教育与知识。但是,他并只是单纯指让我们的下一代获得更好的教育和知识,更是指从我们这一代开始,即便我们的上一代没有给我们提供良好的教育,让我们获得知识,我们也应该从此时此刻开始,让自己获得再次教育学习知识的机会。
只有通过教育和学习知识,改变了我们这一代的认知之后,我们才能扰动和改变我们潜意识里从上一代那里延续下来的教育下一代的理念和方法。
这种教育与学习知识,并不只是指接受学校教育,比如考上了好大学,获得了硕士文凭,它更是指在陪伴和教育孩子成长的路上,我们这一代父母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
我们不得不承认,这一代孩子所接触的社会咨询和信息远比我们这一代所接触到的多得多,我们不保持持续学习如何能够匹及孩子的成长速度。
否则,到头来我们终将还是默默使用着潜意识里从上一代那里延续下来的教育下一代的理念和方法却不自知。我们势必也逃脱不了成为父母模样的宿命。
有时候,最难的事情就是接受自己的平凡,无论多么优秀的人,总归有缺点,总归有不优秀的地方,所以从不同的维度来看,似乎我们每个人都必将是大多数,都必将是平凡人。可是,同样的道理,即便是再平凡不过的人,也会有自己的优点和优势。或许,总是瞅着自己的缺点和不足不放,仍然是自己不愿意接受所谓的“命运”,心有不甘罢了。
或许,瞅着自己的优点和优势不放,不断地放大它,才是自命不凡正确的打开方式。追逐梦想发挥的是我们的优势,绝对不会是我们的劣势。
梦想这个词,小时候说起来总是轻松、自信满满。梦想嘛,谁都知道,它就是一个让人努力学习的说辞。仔细想想,小时候我们的梦想是不是大多数都说的都是当老师、当医生这种平时接触最多的人群的角色,又或是当科学家、宇航员等遥不可及的厉害角色,但鲜少有孩子会说当建筑工人、出租车司机之类人群的角色,如果真有孩子这么说,我想他们的父母或许大都会说他们没有一点志向之类的话语。或许如今的孩子的梦想早已经发生了变化,或许当网红,挣大钱才是他们口中的梦想。
其实,孩子口中的梦想随着他们逐渐长大肯定会发生变化,但我想说,无论梦想有多么不靠谱,不着边际,孩子们的每个梦想都值得灌溉,每个孩子都应该被宠爱,每一个人都有权利期待,如果他们说出来的梦想轻易地就被我们这一代的父母浇灭,那他们又怎么能够走上一条不延续我们宿命的改变之路呢?
即便是我曾经心中的梦想是当老师没有实现,即便是我拼了命地实现相当画家的梦想没有实现,即便如今的我活的一沓糊涂,但我仍然感谢我们所拥有过的梦想。没有这些梦想,就没有我们走到今天的勇气和动力。也许,我们并不知道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没关系,仔细想想,仔细找寻,一定能够发现自己的梦想是什么。或许,只有一个梦想,那就是勇敢地生活下去,那也足够我们生活下去了。
哎,突然发现,自己感性的神经又开始作祟了,喋喋不休地念叨着没完。好了,该结束这没有答案的话题了。
最后,我想附上我所看到的这则文案,它一定比我的文字精彩,或许你也会泪流满目,但请不要对号入座,文案所写的内容或许只是作者他自己罢了。
“哇,哇,哇,哇……”,你出生了。
3岁,你背会了人生第一首唐诗,家里人都夸你是个小天才,尽管你并不知道“诗”的意思。
7岁,你考了双百,还拿了三好学生奖状,成为了大人口中的“别人家的孩子”。
11岁,你开始看武侠,你向往江湖的快意恩仇,觉得自己和大侠之间只差了一本武功秘籍。
13岁,因为多读了几本书,你的作文经常被老师表扬:“我看这孩子以后是个当作家的料啊!”明明是客套话,你却当了真。
15岁,你考上了一所还不错的高中,在第一场考试排名公布后,你开始怀疑自己资质平平。
16岁,你有了喜欢的女孩,你长相中等,成绩中等,总也开不了口说喜欢,只好远远地暗恋。
17岁,你发现自己怎么学也考不进年级前100,志愿改了又改,父母不同意你选的专业,一直是乖孩子的你,第一次表现出了叛逆。
“学文学能有什么出息?给我学金融去!”“我就不!!”
18岁,你最终还是进入了中文系,跟同学聊起中学那些事,竟然发现大家都差不多,你所谓的非凡经历听起来稀松平常,你发现很难与人交往却也不想为了合群附和他们。
20岁,半个班的人都要考研,你不想随波逐流,一心扑在写作上。
21岁,你发现身边每个人都开始找到了要走的路,你拿着大学里写的东西四处投稿,却屡屡碰壁。
“你这样“有才华”的年轻人,我见多了。”
你看着招聘APP上的薪酬,第一次知道了自己的“售价”。这一次,你不顾家人的劝阻选择了离开家乡。
“你就老实在家找份工作吧!”“可我不想活成你!”
你坐上了北上的列车,扎进了高大写字楼小小的格子间里。
“这个方案太low了!”“额……好的,我再修改一下!”
23岁,你被破产的公司拖欠了薪资,面对房东的催租,走投无路的你,只好硬着头皮向哥们儿借钱。为了省钱,你节衣缩食,胃很快出了毛病,你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如此脆弱。
24岁,你依然在为生计发愁,面对妈妈执意给的钱,你实在说不出拒绝。
“妈,不用给我打钱了,我过得挺好的。”“收着吧!”
曾经你最狠“啃老”,如今却成了他们中的一员。
25岁,你偷偷换了份工作转进了热门行业,因为4K的月薪实在没法让你活下去,你把梦想连同作品一起扔进了垃圾箱。
27岁,你从老同学那里得知曾经暗恋的女孩结婚了,借着客户的酒局,你把自己灌醉,你忽然意识到,自己好像从未为爱奋不顾身过。
30岁,同学聚会,大家都变成了“油腻”的中年人,实现梦想的少之又少,更多人像你一样,不上不下,得过且过,你第一次庆幸自己成为了“大多数”,至少不会更糟。
32岁,你原以为自己对感情的要求很高,却没想到会这么轻易决定跟另一个人共度余生。你们之间不讲浪漫,只讲合适:合适的时间,合适的背景,合适的搭伙过日子。
你用父母的继续和亲戚的借款凑齐了首付,你身上的标签让你听起来像个成功人士,但你总觉得有些不对劲。
35岁,你终于当爸爸了,一切都在往好的方向发展却没想到赶上了公司裁员。
“你这份工作,我找个应届生都比你做得好,人家还是要你三分之一!”
你不敢告诉家里人失业的消息,假装自己还在上班,依旧早出晚归。
38岁,你的薪资降到了十年前的水平,与十年前不同的是,你不能只顾自己了。
40岁,不惑之年的你反倒更加迷惑,为什么公司里的每个人都能对你指指点点,你不知道在这个岗位耗下去对你以后的人生有什么意义,但你很快释然了,自己存在的意义,也不过就是为了养活这一家人。
45岁,为了家人,你的工作越来越忙,陪孩子的时间也越来越少,所以在看到孩子的画以后,你不知道是该哭还是该笑。
53岁,儿子瞒着你改了自己的志愿:“你凭什么干涉我的梦想!”
当他说出“梦想”的时候,你突然意识到,生命的真相就是轮回。无论多么不情愿,你还是活成了自己的父亲,儿子则变成了年轻的你。
责骂的话反而说不出口了。
你已经很多年没有过“不甘平凡”的念头了,这一天,你突然想起了自己年轻时的梦想。你坐在书桌前,翻开了从前的笔记,提笔,却无从下笔……
你回想自己的前半生,拿着死工资,事业一事无成,面前的纸张如同一张试卷,你的碌碌无为让自己的人生交了白卷。
“泯然众人矣。”你想起了一句古文,却又觉得不妥,因为你从一开始就是芸芸众生。
60岁,你儿子的未来并没有他想的那么好。“我跟你妈都挺好,家里事不用你操心。”他的工作你不懂,你能给的帮助只有保重好自己的身体。
68岁,你开始带孙子了,他很可爱,像你儿子,更像你。
“我要当画家!”“画家可不是谁都能当的。”
你从他的眼睛里看到了你自己,脑海中闪回你一生的高光时刻,“我们终于活成了大多数”。
你知道,没有比“自命不凡”更平凡的事了,可即使是这样,也不能失去成为少数人的梦想。
“会的,祝你梦想成真哦!”